[发明专利]一种按压泵及包装容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35821.4 | 申请日: | 202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严德斌;李神州;姚正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47/34 | 分类号: | B65D47/3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赵胜宝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压 包装 容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泵及包装容器。按压泵包括肩套、泵体、泵芯以及按盖,泵体设置在按盖和肩套之间,并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挤压腔,挤压腔分别与按盖的出液通道以及肩套的输出通道密封连通;泵芯可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滑动设置在输出通道中,当泵芯位于封闭位置时,封闭输出通道,当泵芯位于打开位置时,打开输出通道以使其与挤压腔连通。根据本发明的按压泵,不仅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而且按压泵的各组成零部件可以全部使用同一种塑料制成,相比现有采用金属弹簧的按压泵,本发明按压泵在使用后无需拆卸即可进行整体塑料回收,有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泵及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泵头容器,普遍是采用金属弹簧来实现按压泵头回弹,来实现泵出内容物的功能,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存在金属,无法实现直接环保回收,如果采用人工分离去除金属弹簧,在人力成本高昂的今天,分拆成本高昂,基本都是很难实现包装环保回收的,最后导致没有人愿意去回收,造成浪费,无法达到环保的要求。
在这个提倡低碳节能,实现碳中和的今天,不环保的包装慢慢受到客户的淘汰。虽然市面上有用塑料来代替金属弹簧的泵头,但有一些仅仅是将原金属弹簧材料替换成弹性材料,其它部分基本没变,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按压泵及包装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压泵,包括肩套、泵体、泵芯以及按盖,所述肩套用于安装到容器主体的开口端上,并具有与所述开口端密封连通的输出通道,所述按盖可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滑动的安装在所述肩套上,并具有出液通道;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按盖和所述肩套之间,并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上端与所述出液通道密封连通,下端与所述输出通道密封连通;所述泵芯可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滑动设置在所述输出通道中,当所述泵芯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封闭所述输出通道,当所述泵芯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打开所述输出通道以使其与所述挤压腔连通;
当所述按盖从所述封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时,所述按盖挤压所述泵体以使所述挤压腔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挤压腔内的内容物通过所述出液通道挤出。
可选地,所述按压泵还包括按盖内圈,所述按盖内圈固定于所述按盖内部,并位于所述按盖的顶壁和所述泵体之间,所述按盖内圈的底端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仅使所述挤压腔内的内容物可通过单向阀进入所述出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泵体包括呈双螺旋波纹管状的管体、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管体上下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管体的内腔形成所述挤压腔,所述挤压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按盖内圈的底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肩套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管体方向凸出延伸有伸入所述挤压腔内的插接管;所述按盖内圈设有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出液孔的底端内,其包括位于所述出液孔中心的阀芯以及连接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出液孔内壁之间的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环绕所述阀芯的中心圆周阵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出液槽,所述阀芯在所述泵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或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过程中,所述阀芯封堵于所述插接管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按盖内圈的底壁凹陷设有环形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围绕所述出液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表面凸出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密封插接配合的第一密封环。
可选地,所述肩套为管状结构,上端可滑动配合地套设在所述按盖的外周面,下端密封安装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端上;所述肩套的中部设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中开设有一安装通孔,沿所述安装通孔的边缘向下凸出延伸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形成所述输出通道。
可选地,所述分隔板的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围绕所述安装通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下表面凸出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密封插接配合的第二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