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314.0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6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苏耀伦;李玖重;郜建松;孙志钦;周天宇;张婧帆;王恒博;段彦明;牛风宾;高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保温 自动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涉及管道保温检测领域。该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一个主机盒、至少一个测温盒和调节组件,主机盒、测温盒和调节组件相互连接形成围绕管道周向的闭环;主机盒设置有集成电路板、环境温度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第一信号线接口;测温盒包括立柱、设置于立柱底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带动立柱上下移动的伸缩机构和与第一信号线接口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接口,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装置安装于管道的松紧度,整个装置能够沿管道的表面行走。该装置由主机盒、测温盒和调节组件组装而成,灵活性高,可以满足不同管道、不同管径的任意截面的温度检测,还可以降低人为安全隐患、经济性优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保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有大量的工艺和蒸汽保温管道,管道的保温效果差,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散热损失,而且无法满足生产的工艺要求,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保温层材料会出现老化、变形、下沉等问题,需要定期对保温管道进行保温性能检测,散热损失超标影响生产的则需要更换保温层。目前管道保温检测大多依靠人工,即需要人为选取管道截面并利用点温计接触管道表面测量其温度,此外还需要同时测量环境温度、风速等参数,现场记录测试数据,后续进行数据处理,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尤其针对一些架空管道,需要搭建脚手架进行人工测试,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时间,因此人工检测方式变得十分局限,急需一种适用于管道保温的自动检测装置。
专利申请CN203443706U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热损失在线监测装置。该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管道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并计算出管道沿程不同位置的热损失情况,准确判断出保温层失效、破损及管道泄露的位置,但该发明是在注气管道的保温层外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测温光纤采集传送温度数据,不能保证测量到每个截面,数据有误差。并且一套监测装置仅用于一条管道,灵活性差,施工成本高。此外众多排线会使管道臃肿不堪,影响美观且造成安全隐患。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其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同时能够沿管道表面行走,可检测管道外表面的散热分布及破损情况,测量任意截面的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环境风速,计算出散热损失,判断保温效果,及时向企业反馈管道保温能效数据,为管道维护及保温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一个主机盒和至少一个测温盒,所述主机盒和测温盒相互连接形成围绕管道周向的闭环;
所述主机盒设置有集成电路板、环境温度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第一信号线接口,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和所述风速传感器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测温盒包括立柱、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伸缩机构和第二信号线接口,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用于测量所述管道保护层表面的温度,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立柱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所述伸缩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接口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口电连接;
所述管道保温自动检测装置能够沿所述管道的表面行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盒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测温盒还设置有第二行走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行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口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电路板包括集成芯片、存储单元、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存储单元、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分别与所述集成芯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渐进式分级的表情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模块化窗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