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尾气切换排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2165.2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新;李劲松;赵钰;冉健;曹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1D46/02;B01D46/04;B01D46/24;B01D4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垃圾 生物 处理机 尾气 切换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尾气切换排放装置,包括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除尘装置、物料冷却器、排风风机和出料装置,排风风机及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均通过管路与除尘装置连接,除尘装置设置于出料装置的上方,物料冷却器的进料端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物料冷却器的出料端设置于出料装置的上方。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除尘装置和排风风机的设置可将气体可靠的排放的同时回收粉尘发酵产物,既回收了粉尘发酵产物,又降低了后端除臭装置的负荷,间接的保证了后端臭气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尾气切换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发酵物料通常由有机垃圾和调整碳氮比的纤维类辅料构成,辅料如麦麸、稻壳等。
在投料、发酵完成后的降温段,添加配料段均需解决扬尘和粉尘进入尾气的问题,粉状物料和灰尘还可能会堵塞管道,造成后端除臭系统负荷过大,罐体、洗涤箱体、填料堆积淤泥、堵塞喷淋管道和喷嘴,导致臭气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尾气切换排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尾气切换排放装置,包括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除尘装置、物料冷却器、排风风机和出料装置,排风风机及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均通过管路与除尘装置连接,除尘装置设置于出料装置的上方,物料冷却器的进料端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物料冷却器的出料端设置于出料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包括脉冲布袋除尘器和陶瓷多管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上的进气口及陶瓷多管除尘器上的进气口均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上的排风口通过管路连接,脉冲布袋除尘器上的出气口及陶瓷多管除尘器上的出气口均通过管路与排风风机连接,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出料口及陶瓷多管除尘器的出料口均正对于出料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物料水分测试仪,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内设置有物料水分测试仪。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卸料器和第二卸料器,陶瓷多管除尘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一卸料器,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出料口安装有第二卸料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闸阀,物料冷却器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闸阀。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陶瓷多管除尘器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闸阀,陶瓷多管除尘器与排风风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闸阀。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第四闸阀和第五闸阀,脉冲布袋除尘器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四闸阀,脉冲布袋除尘器与排风风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闸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与脉冲布袋除尘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出料装置包括第一出料皮带和第二出料皮带,第一出料皮带设置于物料冷却器的正下方,第二出料皮带设置于除尘装置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酵室负压检测仪,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内设置有发酵室负压检测仪。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装置通过除尘装置和排风风机的设置可将气体可靠的排放的同时回收粉尘发酵产物,既回收了粉尘发酵产物,又降低了后端除臭装置的负荷,间接的保证了后端臭气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2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