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1587.8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9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秦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锦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18;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江苏盐城世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26 | 代理人: | 陈海琳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cs 气体 排放 处理 吸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包括第一处理塔、温度传感器、膜分离装置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处理塔的左侧连接有增压设备,且增压设备远离第一处理塔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处理塔下端连接有第一输液泵,且第一输液泵远离第一处理塔一端连接有供液箱,所述温度传感器贯穿设置在供液箱内,所述供液箱通过第二输液泵与冷却机构相连接。该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第一处理塔内设置有除雾器,在除雾器的作用下,可对处理后气体中的雾粒进行吸附,减少雾粒对后续管道内部的影响,在上下交错设置的折板作用下,延缓气体在第一处理塔内的时间,使得油气混合气和吸收剂充分接触,对油气混合气内的有机组分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Cs气体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
背景技术
由于在罐区内,所有储油罐都存在大小呼吸,配合大小呼吸需要氮气来密封,并保证罐体的微正压,而我们以往密封的氮气混合油气都被直接排放,容易造成VOCs的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影响,现需要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以往密封的氮气混合油气都被直接排放,容易造成VOCs的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OCs气体排放处理用吸附塔,包括第一处理塔、温度传感器、膜分离装置和第三连接管,
所述第一处理塔的左侧连接有增压设备,且增压设备远离第一处理塔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处理塔下端连接有第一输液泵,且第一输液泵远离第一处理塔一端连接有供液箱;
所述温度传感器贯穿设置在供液箱内,且供液箱侧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供液箱通过第二输液泵与冷却机构相连接,且冷却机构远离第二输液泵一端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连接有喷管,且喷管远离第一连接管一端贯穿设置在第一处理塔内;
所述膜分离装置与第一处理塔上端相连接,且膜分离装置与第一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与进气管相连通;
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膜分离装置相连接,且第三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一支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远离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第二支管相连接,且第二支管远离第一支管一端与第二处理塔相连接,所述第二支管靠近第二处理塔下方处与第三支管相连接,且第三支管远离第二支管一端和第二真空泵相连接,同时第二真空泵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塔包括有除雾器和折板,且第一处理塔内设置有除雾器和折板,同时除雾器设置在折板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除雾器对气体中的雾粒进行吸附,减少雾粒进入后续的管道中,影响管道内壁使用状况。
优选的,所述供液箱包括有吸收剂罐、刻度窗、电机、转轴、搅拌杆和浓度传感器,且供液箱上端连接有吸收剂罐,同时吸收剂罐侧面设置有刻度窗,所述供液箱上端设置有电机,且电机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与搅拌杆相连接,且搅拌杆下端贯穿转动连接在供液箱内顶端上,同时供液箱侧面贯穿设置有浓度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刻度窗作用下,方便对吸收剂罐内的吸收剂量观察。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有壳体、风扇、蛇形管和第一散热片,且壳体内壁设置有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扇的作用下,对蛇形管内的吸收剂溶液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蛇形管,且蛇形管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蛇形管一端与第二输液泵相连接,且蛇形管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片增加蛇形管的散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锦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锦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5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