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雪量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0535.9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0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坛;陈仁升;刘章文;刘俊峰;阳勇;刘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雪 测量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雨雪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采集重量传感器获取雨雪重量数据;
基于所述雨雪重量数据的采集时段内对应的环境温度数据和风速数据计算降水捕捉率;
基于所述降水捕捉率对所述雨雪重量数据进行补偿,以获得校正后降水量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雨雪重量数据的采集时段内对应的环境温度数据和风速数据计算降水捕捉率,包括:
将所述风速数据和所述环境温度数据代入降水捕捉率模型计算所述降水捕捉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风速数据和所述环境温度数据代入降水捕捉率模型计算所述降水捕捉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雨雪量计使用风挡阻挡气流条件下采集的第一重量数据,以及不使用风挡阻挡气流条件下采集的第二重量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包括与每一时段对应的多个数据;
获取所述每一时段的环境温度数据和风速数据;
将所述每一时段的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的比值作为降水捕捉率;
基于所述每一时段的环境温度数据、风速数据和降水捕捉率构建所述降水捕捉率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捕捉率模型包括:
CE=(a)e-b(U)+c;
其中,CE表示降水捕捉率,Tair表示每一时段的平均温度,U表示每一时段的平均风速,a、b、c为构建所述降水捕捉率模型时拟合获取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每一时段的环境温度数据、风速数据和降水捕捉率构建所述降水捕捉率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十倍交叉验证法对所述降水捕捉率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6.一种雨雪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重量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采集重量传感器获取雨雪重量数据;
降水捕捉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雨雪重量数据的采集时段内对应的环境温度数据和风速数据计算降水捕捉率;
补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降水捕捉率对所述雨雪重量数据进行补偿,以获得校正后降水量测量结果。
7.一种雨雪量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雨雪量计容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
所述雨雪量计容器包括称重平台和雨雪量计壳体,所述雨雪量计壳体围绕所述称重平台设置,所述雨雪量计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称重平台内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器用于通过采集重量传感器获取雨雪重量数据、通过所述风速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数据以及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风速数据;基于所述雨雪重量数据的采集时段内对应的环境温度数据和风速数据计算降水捕捉率;基于所述降水捕捉率对所述雨雪重量数据进行补偿,以获得校正后降水量测量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雪量测量设备还包括风挡,所述风挡用于阻挡吹向所述雨雪量计壳体的开口的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雪量计容器设置有倒虹吸式自动排水器。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05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料管理方法和智能货架
- 下一篇:电加热浸渍干燥回转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