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30030.2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开振鹏;凌烨;邵万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噁唑类 化合物 杀虫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其中,异噁唑类化合物具体为异噁唑类化合物FB23,或异噁唑类化合物FB23‑2,其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拓宽了化合物FB23和FB23‑2的应用领域,首次将能诱导害虫同类相食的化合物运用于害虫绿色防控中,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尤其对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及甜菜夜蛾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同类相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的一种现象。同类相食有多种表现形式:吃掉同类是最直接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体形较大的个体吃掉体形较小的个 体;其次,表现在吃掉同类未孵化的卵及幼体,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变态发育的多 种生物群体中,它们需要快速吸收营养发育成成体;再次,表现在同一物种间的相 互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双方争夺食物或者入侵同类巢穴的物种间,其造成的 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双方攻击而亡。而有的物种间的同类相食,是由于食物不足 而进化出的适应性特征,由于许多代的个体长期暴露在营养不良的环境中,被选择 的种群会进化出更有效的猎食方式,而这种行为是可以适应的,并且有足够的基因 变异,且在短时间内进化。这也可以解释即使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物种也会倾向 于发生同类相食行为。
在许多昆虫目中都有同类相食的记载,包括直翅目、蜚蠊目、半翅目、鞘翅目、 膜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在鳞翅目昆虫中同类相食更是尤为常见。当幼虫达到较 高的幼虫密度时,它们会分散并最终呈现出均匀的空间分布。研究报导植物会通过 防御诱导增加昆虫的自相残杀行为,以此来降低植物的被食量。因此,开发能诱导 诱导害虫同类相食的杀虫剂,将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化合物FB23和FB23-2被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但是对于其在杀虫剂方 面的应用还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类崭新的、绿色的害虫防控技术,即提供一种能诱导 害虫同类相食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其中,异噁唑类化合物具体为异噁唑 类化合物FB23(CAS登记号:2243736-35-6),或异噁唑类化合物FB23-2(CAS 登记号:2243736-45-8),其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均可用于制备杀虫剂及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均可用于制备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杀虫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均可用于制备防治斜纹夜蛾的杀虫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均可用于制备防治小菜蛾的杀虫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均可用于制备防治甜菜夜蛾的杀虫剂。
上述的杀虫机制有别于其它商品化杀虫剂,异噁唑类化合物FB23、FB23-2可 以诱导鳞翅目害虫幼虫同类相食,降低虫口密度,达到防控鳞翅目害虫的目的。故 而提供了一个害虫绿色防控的崭新途径,尤其对于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 及甜菜夜蛾,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拓宽了化合物FB23和FB23-2的应用领域,首次将其运用于杀虫剂 中,尤其是首次将能诱导害虫同类相食的化合物运用于害虫绿色防控中;
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主要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本发明中的异噁唑 类化合物FB23与FB23-2可诱导害虫同类相食,由此可实现多种农业害虫的防治, 尤其对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及甜菜夜蛾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0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