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8308.2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毕超豪;邹伟煜;邓烨恒;宋长青;曾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H02G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壹手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7 | 代理人: | 彭啟强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仿真 牵引 施工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牵引场施工领域的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其施工方法如下步骤:S1,无人机激光雷达;S2,无人机激光点云;S3,云结果自动处理:S4,网页端Webgl呈现;S5,BIM模型构件导入;S6,场景融合;S7,JavaScript引擎光影渲染;S8,施工模拟,本发明通过无人机激光雷达程序化采集点云数据,再进行自动处理后,可以通过Webgl技术在网页端进行呈现,同时通过JavaScript引擎进行光影渲染,结合BIM模型轻量化牵引设备构建,实现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的目的,对后续即将进行的施工工况进行合理性预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牵引场施工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BIM施工指利用BIM技术处理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施工碰撞问题,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施工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造成建筑施工当中不必要的人物资源浪费以及工期的迟延。
目前,现有的牵引场施工模拟应用,大多在本地端通过大体量的BIM施工模拟软件完成,而在web端轻量化模拟仿真的应用缺乏,导致多人工作小组必须通过线下才能完成施工前合理性预判的工作。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激光云的高仿真牵引场施工模拟方法,其施工方法如下步骤:
S1,无人机激光雷达;
S2,无人机激光点云;
S3,云结果自动处理:
S4,网页端Webgl呈现;
S5,BIM模型构件导入;
S6,场景融合;
S7,JavaScript引擎光影渲染;
S8,施工模拟。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利用渐进分包式算法将S3获取数据导入至Webgl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利用模型库中BIM模型进行构件导入。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中施工模拟包括如下步骤:
(1)在每个基塔的塔顶均安装三轮朝天滑车;
(2)在滑车中间轮内放置一级引绳,在上扬塔前安置压线滑车,并在转角塔前调整好滑车的预偏角;
(3)作业区段的一级引绳全部放通后,通过塔顶的三轮朝天滑车,人工牵引一根二级引绳;
(4)二级引绳牵通后,使用专用小型牵张机牵引一根三级引绳;
(5)利用三级引绳,以一绳牵三绳的方式牵引两次,牵通五根三级引绳,每次牵通的引绳,将左右二根分两边放到导(地)线滑车内;
(6)穿中,在进行最后一次一绳牵三绳的工作时,走板每到一基塔时,需将中项引绳从走板上解开并穿过塔窗,并再连接到走板上,牵通后置于中相导线滑车内。
更进一步地,在一绳牵三绳步骤时,若是双回线路,则一绳牵三绳的次数需要增加,在区段较短的情况下,为提供效率可采用一绳牵五绳的方式。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中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