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8051.0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方燕;李涵清;樊绿叶;顾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殷海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实测 生物 滞留 设施 海绵 绩效评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包括垫高封堵装置、模拟雨水输送系统、可拆卸溢流箱、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垫高封堵装置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周边进行围挡垫高;模拟雨水输送系统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定量输水;可拆卸溢流箱设置在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一侧且用于计量溢流流量;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用于伸入溢流井内对排水管进行收集并计量出水流量;还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在现场实测溢流流量和出水流量并进行计算评价。本发明装置简便,操作简单,可大规模推广,能现场客观真实评价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设施绩效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生物滞留设施是一种设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关键的技术。我国对于生物滞留设施的研究起步较晚,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一种常见的海绵设施,可在径流控制的同时,有效完成雨水净化,实现对其建设区域的水文水质改善,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开展生物滞留设施在实际降雨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指标评估,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和成果展示提供依据,对促进生物滞留设施性能改进和海绵建设目标落实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1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其中指出可以使用水文、水力计算与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年径流总量控制进行逐层分解,分步分析。然而,我国生物滞留设施情况较为复杂,大多生物滞留设施缺乏有效的现场绩效考核,大多数利用MUSIC等模拟软件进行绩效评估,例如申请号201811171065.7的专利中公开的方法,其获取部分实测数据后再进行软件模型模拟,其存在数据模型本土化程度不足,监测偏差较大、数据分析失真、针对生物滞留设施的绩效考核无法进行现场真实定量预测和评价等问题。另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滞留设施绩效评价方法是通过试验装置模拟实际生物滞留设施水文水质处理效应,进而进行评估,例如公开号CN107402041A公开的装置及评价方法,其存在装置复杂,结构繁琐,每次模拟均需调整填料配比,且其依旧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生物滞留设施绩效评价,难以完全复刻现场实际条件,不能直接直观真实的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绩效评价。
因此,亟需一种装置简便,操作简单,可大规模推广,能现场客观真实评价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处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及方法,装置简便,操作简单,可大规模推广,能现场客观真实评价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处理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包括垫高封堵装置、模拟雨水输送系统、可拆卸溢流箱、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和流量记录仪;
垫高封堵装置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周边进行围挡;
模拟雨水输送系统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定量输水,所述模拟雨水输送系统上设置有进水流量计;
可拆卸溢流箱设置在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一侧,可拆卸溢流箱设置高度与溢流井设置高度一致,所述可拆卸溢流箱与溢流计量装置连接,溢流计量装置用于计量溢流流量;
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用于伸入溢流井内对排水管进行收集并计量,所述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的出水端上设置有出水流量计,所述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内还设置有储水腔;
流量记录仪与进水流量计和出水流量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未经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台下水滑车
- 下一篇:一种系泊装置及其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