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铅配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5071.2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尤全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全仁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2;H01M10/5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廖龙春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铅酸 蓄电池 废料 再生 还原 配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铅锌冶炼再生铅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铅配料及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配料、第二配料、第三配料、第四配料、第五配料、第六配料和第七配料,第一配料包括铁屑,第二配料包括煤,第三配料包括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第四配料包括第一配料和铁矿烧渣,第五配料包括焦粒,第六配料包括返渣,第七配料包括主料;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上述配料;B、设备准备;C、将第三配料、第五配料、第六配料和第七配料加入到炉中并冶炼;D、用耙子耙动液面,耙子上冒出浓烟时,加入第四配料;当观察到炉内液面光亮、未见沸腾时停止加入第四配料;E、实施放炉。本方案降低了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锌冶炼再生铅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铅配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铅废料,包括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后的铅泥、铅膏、废极板,它们均为含铅及铅化合物(PbSo4、PbO、PbS、Pb等)的废料。这些废料(主料)均需混合配入辅料(铁屑、焦粉或白煤等)后一起加入冶炼炉通过高温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还原铅。冶炼炉内加入的各类原料通过一系列高温化学反应后生成渣层并与生产的铅分离,铅密度大而在下层,渣密度小而在上层,起去上层的渣而得下层还原铅(粗铅)。
冶炼炉内的造渣及氧化还原反应如下:Fe+S→FeS,Fe+O2→FeO,PbSo4→PbO+SO2,PbO+C→Pb+CO2。铁屑只起到固硫和造渣作用,铁的氧化物与原料中的脉石成分形成“Fe-Si-Ca”渣系,而C起到还原作用。
现有技术根据主料中的含水和铅化合物量配入铁屑在9-20%之间,铅泥铅膏含水和So4-成份多时则配入的铁屑高达20%之多,极板则配入的铁屑至少也在9%。
因此现有技术在对含铅及铅化合物的废料进行氧化还原时,具有以下缺点:
缺点①:成本巨大。由于配入的铁屑量居高不下增加了经济成本,使得企业长期处于高成本运行,以日处理100吨铅泥铅膏计,消耗铁屑量高达20吨,每吨铁屑价2900元,则日成本增加近6万元。
缺点②:能耗高。预使铁屑很好的参与还原和造渣反应,必须熔化才行,而使每日20吨铁屑熔化仅耗热能就相当于消耗标煤2.5吨以上。
缺点③:还原铅直收率下降。由于配入的铁屑居高不下使得冶炼结束的渣量也居高不下,从渣中带走的铅就会增高,仅以渣含铅1.5%为例保持不变,渣量每增加一吨则直收率降低15公斤。
缺点④:铁屑市场供应吃紧,价格居高不下。由于铁屑仅来自于铁件加工业,是铁件加工业的车床在加工过程中“铲、刨、车”的边角料,大量使用铁屑使得铁屑的价格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铅配料及制备方法,以降低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再生还原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的再生还原铅配料,包括第一配料、第二配料、第三配料、在熔化还原操作阶段加入到炉内的第四配料、第五配料、第六配料和第七配料,第一配料包括铁屑,第二配料包括煤,第三配料包括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第四配料包括第一配料和铁矿烧渣,第五配料包括焦粒,第六配料包括返渣,第七配料包括主料。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主料是指含铅及铅化合物的废料,包括铅泥、铅膏、废极板以及其他废料等等。返渣是指以往炉次内冶炼剩下的含铁、铅的底层渣,本方案实现了将以往炉次的底层渣再利用,返渣的加入一方面可以降低整体渣的熔点,从而节省能源,并起造渣的作用,减少了在造渣方面铁屑的用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取返渣中的少量的有价金属,降低有价金属的浪费。另外,返渣中主要成分之一是铁的氧化物,故返渣能够提供一定的铁元素,从而有利于减少铁屑的用量,降低了铁屑的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全仁,未经尤全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5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