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FPA-DBN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1841.6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7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宇;戴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fpa dbn 轴承 剩余 寿命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FPA‑DBN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从已知的轴承数据集中选取一部分轴承作为训练集,一部分作为测试集。之后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轴承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和降噪。将DBN各中间层神经元作为种群个体,并初始化DBN模型和改进FPA算法的相关参数,同时将训练集轴承的特征输入到模型中。根据训练集轴承的均方根误差选出当前最优个体并记录其位置。按照改进的FPA算法进行寻优迭代,每次迭代后对历史最优解进行更新。当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后,停止迭代,输出全局最优解,即训练优化完毕。之后将测试集轴承特征代入到训练好的DBN模型中,进行预测。本发明所提的方法在进行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时,性能优于传统的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FPA-DBN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机械系统的重要支撑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整台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轴承的设计阶段,通常都已考虑额定使用寿命问题,但由于实际工况的差异,额定寿命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并不能作为设备管理与维护的主要依据。尽管轴承的退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但若要完成精确的理论建模难度极高。因此基于设备的状态监测数据,构建适合滚动轴承的状态评价指标,完成轴承的实时剩余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维纳模型为代表的基于模型的方法,在滚动轴承的寿命和趋势预测中已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但整体而言,由于轴承的结构形式和运行工况比较复杂,退化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适性都难以保证。因此,利用一定的信号处理技术,从轴承的监测数据中提取健康指标,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实现趋势和寿命预测,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机器学习模型分为两种,即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以BP、ELM等模型为代表的的浅层学习模型因结构简单、参数少和运行速度快被广泛使用。此类模型通常具备三层,分别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和隐藏层分别对应于输入样本和目标结果,隐藏层负责提取输入层的特征并将其传递给输出层。而相比于浅层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因具备多个隐藏层使得非线性运算水平较高,因此输入样本的信息提取与特征挖掘能够高效进行,目标函数的逼近能力有很大提升。在工作时,每个低层的输出都被传送到其紧邻的高层作为输入,最终由顶层负责输出最终结果并反向传播误差,对各非线性处理层的权重和偏差进行修正。
常用于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主要以下几种,分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堆叠式自动编码器(SAE)和深度信念网络(DBN)。相比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DBN对输入信号没有周期性要求,对数据的适应性强,处理高维度和非线性数据的能力较强,故本发明采用DBN进行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DBN由若干个受限波尔兹曼机(RBM)和顶层连接层组成,通过多个RBM的隐藏层,对输入样本集进行大量非线性运算,从而完成特征提取。其核心在于通过逐层贪婪算法来优化各层之间的权重和偏差,训练时通过前向无监督学习算法有效地挖掘原始信号中的状态特征,之后自上而下进行误差的反向传播,并对各层的权重和偏差进行修正,从而实现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高度拟合。但DBN的缺点在于可调参数过多,过于依赖于人工经验,一旦参数选取不合理,便会削弱泛化能力并降低预测精度。因DBN对权重和偏差、学习率等参数已有较好的参数调整机制,故本发明将DBN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作为优化目标。
目前受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行为的启发,元启发算法因此诞生并被广泛应用于目标函数优化。常见的元启发算法包括蝙蝠算法、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等,但每种优化算法的适用模型和情景各不相同,故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优化。
花粉算法因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参数少、易改进的优点,适用于优化较为复杂的模型;但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较差、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策略,使得花粉算法高效地对DBN模型进行参数寻优,进而提升DBN的预测精度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