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热风炉预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2388.2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4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兰;唐文俊;吴娟;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9/14 | 分类号: | C21B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 地址: | 2111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热风炉 预热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炉热风炉预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器内设有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并联后与第一换热管组、热媒泵串联成环;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一平衡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二平衡器,和/或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三平衡器。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热风炉预热器在换热器的换热管组进口处安装有平衡器,其作用是均衡换热管组内每支换热管内流经的热媒的流量;热媒总体进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流量可调节,能适应负荷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预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热风炉双预热器,将常规温度的烟气(260~320℃)加热空气和煤气到180~200℃,大都使用热管式换热器型式,小型的使用整体式热管换热器,大型的使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也有使用板式换热器的。在将空气、煤气加热到较高温度的大都使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然而,目前的高炉热风炉双预热器存在较多的问题:
第一,设备一旦定型,就不可调整,当热负荷有变化时,难以应变;烟气超温时需要设置烟气旁路。
第二,热管式煤气、空气预热器中的性能下降,其趋势表现为:1)空气、煤气的温升下降≥5~10℃/年;2)烟气的排放温度升高≥5~10℃/年;3)整体式换热器出现漏风(因密封不严、换热管组破损等);4)冬季会出现露点腐蚀,导致破损、安全事故;5)热管式结构,换热管组承压要求高;换热管组内汽液两相混合物流动,振动大;热管换热器的正常使用寿命约为5年;6)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质循环问题是一个较大的隐患,循环倍率低,负荷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循环中断,工作失稳,换热功能丧失;7)分离式热管换热器有位置要求,空气、煤气换热器必须置于烟气换热器的上方;整体式热管换热器,一般都是用热虹吸管作为换热元件,空气、煤气通道也必须置于烟气通道的上方
第三,采用板式换热器的空气预热器,只是在用材上选用了耐一定腐蚀的不锈钢材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腐蚀问题,一般2~3年就会腐蚀板片穿孔,高炉煤气会泄漏到烟气管道中,造成煤气浪费及烟道爆炸等安全风险高;同时,板式换热器,动力消耗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预热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炉热风炉预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内设有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器内设有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器内设有第三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并联后与第一换热管组、热媒泵串联成环;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一平衡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二平衡器,和/或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上设置第三平衡器。
作为改进,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分别包括一组并联设置的换热管。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平衡器、第二平衡器、第三平衡器均为节流孔板。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换热管直管和弯管,且相邻直管通过弯管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管上设有一组翅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管全部设于换热器内,或者直管中部设于换热器内、端部设于换热器外;所述弯管全部设于换热器内,或者弯管端部设于换热器内、中部设于换热器外,或者弯管全部设于换热器外。
作为另一种改进,还包括联动调节管路和测温装置,所述联动调节管路与第二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并联设置,所述联动调节管路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测温装置设于第一换热管组的热媒进口处,且输出联动控制信号至调节阀控制调节阀启闭。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靠近气体进口处设有脱水器,和/或第三换热器内靠近气体进口处设有脱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2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