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1204.0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8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忠;王晓兰;席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8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保持 继电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永久磁铁的厚度为间隙A,衔铁Ⅰ的厚度也为间隙A;电磁部件包括铁芯、铁片Ⅱ、轭铁、铁片Ⅰ,铁片Ⅰ的厚度也为间隙A;推杆位于第一位置时,铁芯与衔铁部件分离,铁芯下端面与衔铁部件具有间隙A;此时,铁芯、铁片Ⅱ、轭铁、铁片Ⅰ、永久磁铁构成继电器断开时的第一磁场保持回路;第一磁场保持回路内,磁场横向穿过铁芯和永久磁铁;推杆位于第二位置时,衔铁部件向上移动并与铁芯下端面接触;此时,铁芯、铁片Ⅱ、轭铁、铁片Ⅰ、衔铁Ⅰ、永久磁铁、衔铁Ⅱ构成继电器闭合时的第二磁场保持回路;第二磁场保持回路内,磁场纵向穿过铁芯和永久磁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电流继电器,线圈功耗较大,这是由其承载大电流的性质决定的。传统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继电器吸合及保持均由线圈承担,其缺点在于:继电器功耗较大,发热严重,可靠性下降;二是继电器线圈采用PWM供电:在继电器吸动的初始阶段,PWM提供较大功率,以保证继电器可靠吸合,当继电器吸合后处于保持状态时,并不需要大的功率,此时,PWM提供一个较小功率维持继电器的吸合状态即可;其缺点在于:线圈供电控制复杂,成本较贵。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永磁体来作为磁场保持状态,从而在保持状态时可以不通电的设计,但是结构设计比较复杂,而且难以同时应对吸合与断开两种状态的保持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相对于传统的磁保持继电器,将永久磁铁设计为可动部件,并将永久磁铁镶嵌于可动部件的中间,且其厚度与衔铁部件的可动间隙、铁片I厚度的设计为相同尺寸A,确保继电器无论处于吸合或断开位置,均可形成完整并稳定的磁场回路,降低了继电器成本,降低电能耗,保证了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包括衔铁部件、电磁部件、推杆4;所述衔铁部件由衔铁Ⅰ9、永久磁铁8、衔铁Ⅱ7依次贴合连为一体;所述永久磁铁8的厚度为间隙A,所述衔铁Ⅰ9的厚度也为间隙A;所述电磁部件包括铁芯5、铁片Ⅱ13、轭铁14、铁片Ⅰ10;所述铁芯5同轴设置于与所述衔铁部件正上方;所述推杆4一端与固定在所述衔铁部件的中轴部,另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铁芯5的中心轴孔内;所述推杆4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铁芯5与所述衔铁部件分离,铁芯下端面与所述衔铁部件具有所述间隙A;此时,所述铁芯5、铁片Ⅱ13、轭铁14、铁片Ⅰ10、永久磁铁8构成继电器断开时的第一磁场保持回路;所述第一磁场保持回路内,磁场横向穿过所述铁芯5和所述永久磁铁8;所述推杆4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衔铁部件向上移动并与所述芯下端面接触;此时,所述铁芯5、铁片Ⅱ13、轭铁14、铁片Ⅰ10、衔铁Ⅰ9、永久磁铁8、衔铁Ⅱ7构成继电器闭合时的第二磁场保持回路;所述第二磁场保持回路内,磁场纵向穿过所述铁芯5和所述永久磁铁8。
优选的,还包括接触片3、触点杆,所述接触片3通过超程弹簧12与所述推杆4相对固定,所述推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接触片3与所述触点杆的距离小于A。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杆具有一对,分别为触点杆Ⅰ1、触点杆Ⅱ2。
优选的,所述推杆4具有一变径台阶部,所述变径台阶部将所述推杆4分为上部的大端与下部的小端,所述小端与所述衔铁部件的中心孔配合,衔铁部件的上端面抵住所述变径台阶部。
进一步的,所述小端的长度与所述衔铁部件的高度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永久磁铁设计为可动部件,并将永久磁铁镶嵌于可动部件的中间,且其厚度与衔铁部件的可动间隙、衔铁I及铁片Ⅰ的厚度设计为相同尺寸A,确保继电器无论处于吸合或断开位置,均可形成完整并稳定的磁场回路;除继电器在吸合时或断开时有大约100毫秒的脉冲信号外,其余时间线圈不工作,节能环保,线圈几乎没有功耗,当然也没有发热。降低了继电器成本,降低电能耗,保证了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1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泡沫塑料回收工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分流式旋流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