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6904.0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1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官忠明;许泉;金绍平;杨晓东;裴智伟;蔡永清;高阿兵;陈建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04;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南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移动式 高效 回收 有机 气体 集成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包括设置在箱框内的微机控制器、吸收主塔A、吸收主塔B和冷凝回收塔;一种所述的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装置整体集成化程度高,无需使用者再次安装,操作简单化,只需接入尾气,即可对尾气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本发明由微机控制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值守,可24h不间断运行;本发明不受场地限制,不受安装条件限制,方便移动,方便维护;本发明因使用高性能吸附材料,极大降低了回收成本,提高了回收效率,没有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含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废气对大气、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都能产生危害。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方式包括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物理吸收等,这些方法易产生二次污染且不可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溶剂。而传统的物理法如吸附、冷凝液体吸收等,能够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溶剂,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都有体型大,需较大的安装场地,自动化程度低,回收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体积小,受场地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高效回收废气中的有机溶剂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一种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包括设置在箱框内的微机控制器、吸收主塔A、吸收主塔B和冷凝回收塔,所述吸收主塔A的进气口上连接有带有阀门K1的进气管A1和带有阀门K3的进气管A2、出气口上连接有带有阀门K5的出气管A1和带有阀门K7的出气管A2,所述吸收主塔B的进气口上连接有带有阀门K2的进气管B1和带有K4的进气管B2、出气口上连接有带有阀门K6的出气管B1和带有阀门K8的出气管B2,所述阀门K7通过检测器M1与微机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阀门K8通过检测器M2与微机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出气管A1和出气管B1分别与冷凝回收塔的进气口相连接。
所述吸收主塔A与吸收主塔B中的吸附材料均采用疏水性的方块或圆柱形木质蜂窝碳或煤质蜂窝炭,所述蜂窝碳和煤质蜂窝炭对四氯化碳吸附值均大于80%、亲水性均小于0.5g/g。
一种所述的全自动可移动式高效回收有机气体的集成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微机控制器控制并打开阀门K1,含有机气体的尾气进入吸收主塔A;
步骤2、由检测器M1监测吸收主塔A排空尾气中有机气体达到限定值时,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打开阀门K2、阀门K8阀,并关闭阀门K1、阀门K7,再打开阀门K5、阀门K3,含有机气体尾气切换至吸附主塔B,吸收主塔A进入脱附回收阶段;
步骤3、由检测器M2监测吸附主塔B排空尾气中有机气体达到限定值时,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打开阀门K1、阀门K7,并关闭阀门K2、阀门K8、阀门K3,再打开阀门K6、阀门K4,含有机气体尾气切换至吸收主塔A,吸附主塔B进入脱附回收阶段;
步骤4、再由检测器M1监测吸收主塔A排空尾气中有机气体达到限定值时,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打开阀门K2、阀门K8阀,并关闭阀门K1、K7、阀门K4,再打开阀门K5、阀门K3,含有机气体尾气切换至吸附主塔B,吸收主塔A进入脱附回收阶段;
步骤5、通过吸收主塔A与B排空管中的专用检测探头,设置穿透限制,进行吸收主塔A与B之间的切换,再利用饱和蒸汽或热空气进行脱附,冷凝回收有机溶剂。
从所述冷凝回收塔排出的有机溶剂在回收时可使用饱和水蒸气或热空气,温度在100-200℃,空速为2~5倍吸收床层体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