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及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6594.2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陈乐庆;陶娟;朱文颖;刘洁;彭舒怡;杨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解波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em 乳腺 导管 造影 中的 应用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及验证方法,所述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合适浓度的含碘造影剂,并吸取造影剂,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对患侧乳头进行消毒,并促使乳头溢液,以便寻找正确的乳管开口;注入造影剂;进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获取延迟期CEM图像。本发明中首次提出了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CEM减影图可以消除导管周围致密腺体对病灶的影响,能更好地显示导管内病灶大小、导管远端的分支,在临床手术范围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EM的应用,尤其涉及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及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mammography,CEM)是利用碘的K边缘效应,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快速进行高、低能双能曝光,并经后处理后获得低能图和减影图的一种新兴的乳腺成像技术。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原因主要有肿瘤、导管扩张、炎症、增生症等等,乳腺导管造影是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乳腺导管造影术是将对比剂注入乳腺导管后进行钼靶摄片,根据对比剂的充盈情况来显示导管内病变的形态、扩张程度、病变位置和分布特点等,继而推断病变性质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定位、定性和治疗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周丹阳,陈志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检查和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4):292-293】。
但目前采用的常规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乳腺导管存在重叠干扰,影响病变诊断;致密乳腺患者导管病变的显示可能受其腺体遮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及验证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验证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浓度的含碘造影剂,并吸取造影剂,备用;
步骤二:患者取仰卧位,对患侧乳头进行消毒,并促使乳头溢液,以便寻找正确的乳管开口;
步骤三:注入造影剂;
步骤四:进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获取延迟期CEM图像。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具体为:选择浓度为300mg/ml的含碘造影剂,用1ml注射器联合尖端磨平的4号针头吸取造影剂,排空气体,置于弯盘中备用。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具体为:患者取仰卧位,依据无菌原则对患侧乳头进行消毒,操作者戴无菌手套,轻柔挤压乳晕附近以及乳头,促使乳头溢液,以便寻找正确的乳管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具体为:自乳管开口插入磨平的4号针头,注药时捏紧患者乳头,避免造影剂外溢,缓慢推注造影剂,患者的乳腺胀感明显时将针头抽出,造影剂剂量依据患者感觉及乳头造影剂回流情况确定,如在乳腺X线检查中发现造影剂浓度不理想,则从原始排出孔再次注射造影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具体为:注射造影剂后,取头尾位(CC)和内外侧位(ML)进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在导管造影后的4-6小时内获取延迟期CEM图像,所述CEM图像包含低能图及后处理获得的减影图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首次提出了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CEM减影图可以消除导管周围致密腺体对病灶的影响,能更好地显示导管内病灶大小、导管远端的分支,在临床手术范围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
- 下一篇:一种撬装加油系统及加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