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其的相机致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6556.7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9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宰溶;李炅容;李柄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磁化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李伟波;韩德凯 |
地址: | 韩国忠清北道清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致动器 中间 活动 包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其的相机致动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滚珠导轨部,滚珠导轨部分别包括: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中间活动件的上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及以金属材质的导轨面向中间活动件的下部暴露的方式形成的第二方向滚珠导轨,第一方向滚珠导轨和第二方向滚珠导轨彼此相邻,同时以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彼此不重合或重叠的方式分离,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这样在以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2轴方向上平面运动的方式构成相机致动器时使形成于中间活动件的滚珠导轨部的高度显著降低,从而能够实现相机致动器的小型化及超薄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涉及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相机致动器中搭载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活动件及包括该中间活动件的相机致动器。
背景技术
最近的如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式终端(以下,称为“手机”)追随其技术的进步,脱离现有的简单的电话功能,而进化成能够执行音乐、电影、TV、游戏等多种功能的媒体融合,引领媒体融合的发展的要素之一即为相机镜头模块(Camera Lens Module)。
搭载于手机的相机镜头模块为了符合用户需求的以高像素和高性能为中心的最近趋势,变化为具有如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和光学变焦(Optical zoom)功能等多种附加功能的结构。尤其,最近从各种角度尝试在手机尺寸中实现抖动校正(Optical ImageStabilizer)技术。
抖动校正技术是指,以使构成相机模块的镜头组件的焦点向抵抗抖动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自动控制,而将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维持成最佳的技术。为了实现这样的抖动校正技术,在适用于手机、摄像机等的相机模块中搭载有抖动校正用致动器。
作为抖动校正致动器,众所周知有利用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的VCM(Voice CoilMotor)类型。VCM类型通常构成为,由相向配置的线圈和磁铁构成磁路,通过由磁路产生的磁力使安装有镜片的光学单元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2轴方向移动,来应对抖动。
抖动校正功能的基本原理为,使搭载有镜片的光学单元向抖动产生的驱动位移的相对方向移动,而使光轴和图像传感器所接收的光的入射路径一致。为此,需要以安装有镜片的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2轴方向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结构。
现有的相机模块中,以光学单元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结构之一为中间向导(Middle guide)。中间向导通常以光学单元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沿2轴方向进行平面运动的方式在上述光学单元和收容该光学单元的壳体之间作为介质设置滚珠。
图1是适用了中间向导的现有的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相机致动器的结合剖视图的图。
参照图1及图2,适用于现有的相机致动器的中间向导70以相对于壳体60能够沿着与光轴正交的第一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搭载于壳体60的底部,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单元80以能够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构成于中间向导70上。
以中间向导70相对于壳体60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在壳体60和中间向导70形成对应的成对的多个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以光学单元80相对于中间向导70能够沿第二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在中间向导70和光学单元80形成对应的成对的多个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
在壳体60及中间向导70的下表面以彼此成对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中形成滚珠槽(省略标号),在中间向导70和光学单元80以彼此成对的方式设置的多个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中形成滚珠槽(省略标号)。并且,在第一方向滚珠导轨74与第二方向滚珠导轨72之间分别介有一个滚珠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磁化电子公司,未经磁化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