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可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3772.6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君;王丽荣;成贤锴;朱文亮;刘永峰;蔡黎明;周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256 | 分类号: | A61B5/256;A61B5/259;A61B5/27;A61B5/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杨明霞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穿戴 设备 柔性 电极 | ||
本发明提供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包括:导电织物布,用以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导电织物布与穿戴设备本体表面共同形成空腔;导电海绵,设置于空腔内;导线,一端伸入空腔,该端周侧粘接于导电海绵且其末端固接于导电织物布内表面;水凝胶层,用以粘接人体皮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通过导电海绵支撑导电织物布,保证电极组件与皮肤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及柔软性;导线经过导电海绵及导电织物布两次固定,提高导线固定牢固度,防止因导线与导电织物布断开连接而导致信号丢失;通过在导电织物布外表面设置水凝胶层,用以粘接皮肤,减少运动时电极组件与皮肤之间的滑动幅度,降低运动对电极组件采集电信号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健康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空前繁荣。评价健康程度的生理电信号在医疗诊断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生物电信号包括心电图、脑电图、眼电图和肌电图,这些信号形式包含大量的生理信息,借助现代生物仪器技术,为日益扩大的全球医疗需求提供非侵入式的、成本低廉的临床生理监控与药物治疗。
医用湿电极为常用的采集生物电信号的技术手段之一,采集信号较好,但是容易在皮肤表面残留胶状物质,该胶状物质难以清除,长时间容易引起发炎、瘙痒。在可穿戴技术领域,常用电极还包括柔性织物电极,具有柔性、舒适性的优点,但其与皮肤之间易发生错位移动,导致柔性织物电极阻抗特性不稳定,不适用于在运动状态下采集的生物电信号。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包括:
导电织物布,固定于穿戴设备本体的服装表面,用以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所述导电织物布与服装表面共同形成空腔;
导电海绵,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支撑所述导电织物布以形成其表面的缓冲结构;
导线,一端伸入所述空腔,该端周侧粘接于所述导电海绵且其末端固接于所述导电织物布内表面;
水凝胶层,固定于所述导电织物布外表面,用以粘接人体皮肤。
优选地,所述导电海绵数目为至少两个;所述导线夹设于两所述导电海绵粘接处。
优选地,所述导电海绵弯折形成两粘接面;所述导线夹设于两粘接面之间。
优选地,靠近所述导电织物布的导电海绵结构设有缺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缺口以固接于所述导电织物布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线末端通过导电漆粘接于所述导电织物布内表面;
或,所述导线末端通过导电纱线缝制于所述导电织物布内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TPU层;所述TPU层呈框体结构,覆盖所述导电织物布与所述服装表面装配处,在压烫下,所述TPU层粘接使得所述导电织物布固接于所述服装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线包括若干弹性线、若干导电线;若干导电线编织于若干弹性线内,以形成所述导线。
优选地,若干导电线均呈弯曲状且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层掺杂有导电颗粒。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设备本体,所述穿戴设备本体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极,以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3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