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氧强氧化接触-深井A/A/O曝气联合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2661.3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洪;马裕华;左志芳;雍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汪丽红;石晓花 |
地址: | 2251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氧强 氧化 接触 深井 联合 处理 有机 废水 装置 工艺 | ||
1.纯氧强氧化接触-深井A/A/O曝气联合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纯氧强氧化接触池和深井A/A/O曝气池;其中,所述纯氧强氧化接触池是包括曝气池部分和沉淀部分的一体化反应池;其中曝气部分占总体积3/4,沉淀部分占总体积1/4;所述深井A/A/O曝气池中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成三格,分别为第一厌氧部、第二厌氧部和好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厌氧部、第二厌氧部和好氧部,各部分别占曝气池总体积的40%、10%和50%;第二厌氧部中溶解氧浓度0.5-3mg/L;好氧部中溶解氧浓度范围为5~8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厌氧部和第二厌氧部之间的第一隔板距曝气池池底的距离为x,第二厌氧部和好氧部距曝气池池底的距离为y,xy且x-y=0.5~1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x为1.5~2m,y为1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纯氧强氧化接触池与深井A/A/O曝气池相邻之间设有空气分离设备,空气通过空气分离设备,分成氮气和氧气,氮气输送给第一厌氧部曝气;第二厌氧部释放氮气;氧气输送给纯氧强氧化接触池和好氧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氧强氧化接触池的曝气池部分密封并且内部填充了纤维束,纤维束的填充率为曝气池体积的2/3~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氧强氧化接触池的沉淀部分为敞开,释放多余的氧并填充了斜板或斜管,斜板或斜管的倾斜角度3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纯氧强氧化接触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化液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
10.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启空气分离设备,空气通过空气分离设备,分成氮气和氧气,氮气输送给第一厌氧部曝气,第二厌氧部主要是释放氮气;氧气输送给纯氧强氧化接触池和好氧部;
(2)有机废水进入纯氧强氧化接触池,依次经密封的曝气池部分纯氧曝气和沉淀池沉淀分离,通过纯氧强化曝气把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先充分降解,并通过生物污泥吸附作用去除部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所述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为醇类、有机酸类、脂肪类或蛋白质类;
所述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为饱和烃类或含苯环类;
(3)经步骤(2)处理后剩余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进入深井A/A/O曝气池的第一厌氧部和第二厌氧部,先厌氧-缺氧将有机物初步降解成小分子,再进入好氧部利用纯氧充分降解,最后形成好氧活性污泥;
(4)经步骤(3)处理得到的消化液经消化液回流系统返回深井A/A/O曝气池继续处理;污泥经污泥回流系统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26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耐磨离心泵
- 下一篇:一种聚偏二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