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铀钼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8649.X | 申请日: | 2021-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4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贾秀敏;师留印;张静敏;孟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B60/02 | 分类号: | C22B60/02;C22B23/00;C22B3/26;C22B3/08;C22B3/44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蔡丽 |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萃取 三相 絮凝 分离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铀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三相絮凝物加入煤油,固液分离;步骤S2:在步骤S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水,调节pH值不低于8,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与铀钼矿生产中的酸性浸出液合并,进行钼萃取,得到含钼的产品;步骤S3:将步骤S2得到的滤饼与硫酸混合,反应后加入絮凝剂,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与铀钼矿生产中的铀合格液合并,进行铀提取,获得含铀的产品。本发明方法采用分步处理的手段,实现了三相絮凝物中有机相、金属钼和金属铀的有效回收,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解决了三相絮凝物回收利用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铀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铀与钼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普遍的伴生矿组合之一,铀矿石中常伴生有钼,钼矿石中也常伴生有铀,铀与钼既有矿物间的伴生,也常见铀钼组成同一种共生矿物。因此在我国已勘探的铀矿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与钼矿伴生或共生。用硫酸浸出含钼的铀矿石或者含铀的钼矿石过程中,铀和钼均进入酸浸液中,且很多达到综合回收要求,对于浸出液中铀钼的分离回收,常采用萃取的方法,包括:铀钼同时萃取再分别反萃取制备产品,还有先萃取铀后萃取钼或者先萃取钼后萃取铀的分步萃取法。萃取剂常采用胺类(如三脂肪铵)或阳离子萃取剂(如P204),而氨水是常用的钼反萃取剂。
萃取过程中的三相絮凝物是一种由有机相、水相和固体组成的混合物,随着量的增加而凝聚成大块,悬浮在萃取箱澄清室的两相界面之间。形成三相絮凝物的原因很多,与体系中有悬浮颗粒、胶体离子、有机相的降解产物和金属离子形成的不溶性配合物有关。萃取过程中不可避免三相絮凝物的产生,只要定时清除,不会影响萃取作业的正常进行。但当三相絮凝物大量积累而不及时清除时,则会影响两相分离的效果,同时影响金属回收率和造成有机相物料的损失。
目前对于钼萃取过程三相絮凝物的形成机制、消除手段或处理方法有一定的研究,但关于钼反萃取三相絮凝物成因及处理技术的报道较少。张永明等(铀矿冶,2020年5月)进行了钼反萃取界面污物成因分析及消除研究,提出了改进降低界面污物产生量的措施,但未研究如何处理和回收其中的铀钼资源。王皓等发明了一种胺类含钼三相絮凝物的处理回收方法,提出对胺类含钼三相絮凝物采用反萃取剂进行反萃取,使钼以高价态形式被反萃取至水相中,但该三相絮凝物为絮状物体不宜直接进行反萃取,且三相絮凝物夹带的钼反萃取液是钼的主要来源,不需要再进行钼的反萃取,同时还未考虑三相絮凝物中沉淀铀的回收。
为了保障正常萃取工艺的进行,在生产中通常采取人工打捞清理的方式将钼反萃取三相絮凝物清理出来,而对于打捞出来的絮凝物,由于组成成分复杂,除有机相外,还含有氨水而呈碱性,与常采用的硫酸浸出体系不一致,目前还没有从钼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钼和铀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铀钼的方法,处理成本低,操作可行,所得溶液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并且能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反萃取三相絮凝物中分离回收铀钼的方法,包括:
步骤S1:三相絮凝物加入煤油,固液分离;
步骤S2:在步骤S1得到的滤渣中加入水,调节pH值不低于8,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与铀钼矿生产中的酸性浸出液合并,进行钼萃取,得到含钼的产品;
步骤S3:将步骤S2得到的滤饼与硫酸混合,控制pH值不高于1.5,反应后加入絮凝剂,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与铀钼矿生产中的铀合格液合并,进行铀提取,获得含铀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将三相絮凝物加入煤油后以板框压滤或真空抽滤的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进行油水分离后,回收其中的有机相,滤渣进行后续处理。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水与滤渣的固液比为1: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8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