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评判色纱质感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445.4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叶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高要晋益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1/42;G01N1/30;G01N1/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李孟璇 |
地址: | 5261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评判 质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评判色纱质感的工艺,包括核磁共振仪、脱水机和烘干箱,先通过核磁共振仪检测客户送来的纱线样本中硅油的含量,然后再进行打办,再测试打办硅油的含量,客户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与生产的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在±5%内就符合标准;客户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与生产的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超过±5%,则根据数据对比调整工艺生产检测,直到数据对比在±5%内,再送客户批办,确定手感是否符合客户要求。本发明具有创造性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硅油含量的方式来评价纱线的手感,测定更加准确;通过纱线烘干的方法解决纱线含水率影响测试结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纱质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确评判色纱质感的工艺。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纱线的细度有多种表示方法,例如号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旦尼尔等。纱线的捻度用每米或每英寸的捻回数表示。毛纱及毛线一般用于纺织羊毛衫、毛裤、毛背心、围巾、帽子及手套和编织各种春秋季节服饰用品,除保暖外还有装饰作用。
纱线是白色的,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
色纺纱的主要用途是在毛衫以及织带。不同的织物为了追求不同的风格,对纱线的手感也是千变万化的;除了从原料方面想办法外,还可以从染整助剂入手,选择不同类型的助剂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纱线染色中使用最多的柔软剂的主要成分为硅油。分析纱线的手感好坏多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用手摸进行判断,依靠手摸判断质感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并且手摸的检测结构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评判色纱质感的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确评判色纱质感的工艺,包括核磁共振仪、脱水机和烘干箱,先通过核磁共振仪检测客户送来的纱线样本中硅油的含量,然后再进行打办,再测试打办硅油的含量,再根据数据对比调整工艺,再送客户批办,确定手感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工艺流程:
S1、选取客户送来的纱线样本,使用核磁共振仪对客户的纱线样本中硅油含量进行测试,得到硅油含量数据;
S2、将生产的纱线样本送入到脱水机中,通过脱水机工作对纱线样本进行脱水处理,再取出脱水后的纱线样本;
S3、将脱水后的纱线样本选取3-5克送入到烘干箱中,通过烘干箱工作将选取的纱线样本进行烘干处理,去除选取的纱线样本中的水分;
S4、取出烘干后的纱线样本进行快速压实,并将压实后的纱线样本送入到试管中冷却;
S5、使用核磁共振仪对冷却后的纱线样本进行硅油含量测试,以此测定出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得到硅油含量数据;
S6、将客户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与生产的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进行对比;
S6.1、客户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与生产的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在±5%内就符合标准;
S6.2、客户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与生产的纱线样本中的硅油含量数据超过±5%,则根据数据对比调整工艺生产检测,直到数据对比在±5%内;
生产大货时对出缸产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抽样检测,要求检测数据在标准值范围±5%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高要晋益纤维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高要晋益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充电智能趋优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中央空调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