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5136.3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海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山东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吕艳芹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场地 下水 土壤 修复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操作过程没有紧迫时间限制且对渗漏点定位准确度要求不高的一种简单的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填埋场成孔、堵漏材料注入、抽渗滤液及注入土壤修复剂的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从渗漏点的上方打孔,本发明从垃圾填埋场的侧面打孔至渗漏点。钻头与渗漏点不是垂直关系而是平行关系或有一定角度的接近平行关系,所以,不可能存在打穿防渗衬层和防渗墙的问题,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泄露;不需要穿过垃圾填埋层,也就不会存在渗滤液腐蚀钻头的问题;在对垃圾填埋场完成补漏的同时完成了对渗漏点周围水土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涌现,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国内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形式,而70%以上的垃圾采用垃圾填埋方法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垃圾填埋已经成了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现代卫生垃圾填埋场中,需要设置防渗衬层和防渗墙以做防渗处理。垃圾在填埋过程和填埋封场后都会伴着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但是由于受施工因素影响,防渗衬层难以保障没有孔洞或缝隙存在,防渗墙如处理不好,也易产生裂隙;所以即使具备双层防渗处理的填埋场,也难以保障不会有渗滤液渗漏。渗滤液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污染土壤而且还会污染水源,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防渗衬层和防渗墙建成后如果有微小裂缝造成渗滤液渗漏时,目前难以自动堵漏。
中国专利CN102182210公开了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补救方法,先是在垃圾填埋场的防渗层的渗漏孔的上方,用成孔机器在垃圾填埋场中竖直钻孔直至防渗层的顶部;然后将膨润土注入钻孔,用膨润土填充渗漏孔;再将取出的垃圾回填钻孔并压实。该方法虽然能够补救渗漏,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从渗漏孔上方打孔,首先,容易打穿防渗衬层和防渗墙,造成更严重的泄露;其次打孔过程中需要穿过垃圾填埋层,而垃圾填埋层中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复杂(有塑料袋、破旧衣物、树枝等)且离散型大,导致钻孔难度大而且不容易形成有效通道,堵漏材料需要及时送入;再次,垃圾填埋层中产生的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常具有严重腐蚀性,会严重损伤钻头;另外,从上而下输送的堵漏材料,所设计的堵漏位置在防渗衬层以上,周围会大量渗滤液,从而导致堵漏材料不容易凝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渗漏补救方法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操作过程没有紧迫时间限制且对渗漏点定位准确度要求不高的一种简单的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
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填埋场成孔:用成孔机器钻孔至渗漏位置;打孔起点位于垃圾填埋场底部周围;
第二、堵漏材料注入:将堵漏材料注入至渗漏位置;
第三、抽渗滤液:将渗滤液从渗漏位置周围抽出;
第四、土壤修复剂注入:将土壤修复剂注入至被渗漏液污染的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的改进之处其一在于,从垃圾填埋场的侧面打孔至渗漏点。相对于现有技术从渗漏点的上方打孔,本发明的打孔方位存在以下优势:首先,钻头与渗漏点不是垂直关系而是平行关系或有一定角度的接近平行关系,所以,不可能存在打穿防渗衬层和防渗墙的问题,也就不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泄露;其次,打孔过程中,只需穿过土壤层、无需穿过垃圾填埋层,从而极大降低了钻孔难度而且容易形成有效通道;再次,不需要穿过垃圾填埋层,也就不会存在垃圾填埋层中产生的渗滤液腐蚀钻头的问题;另外,堵漏位置在防渗墙以下,其周围不存在大量渗滤液,也就不会出现堵漏材料不容易凝固的现象。上述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土壤的修复工艺的改进之处其二在于,在对垃圾填埋场完成补漏的同时完成了对渗漏点周围水土的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海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海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5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