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2458.2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鹏;吴东兴;王秀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蓝行(福建)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10 | 分类号: | C10L1/10;C10L10/00;C10L10/02;C10L1/12;C10L1/16;C10L1/18;C10L1/19;C10L1/222;C10L1/23;C10L1/238;C10L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62214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柴油 燃烧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二醇硝酸酯15份~20份、硝酸酯四氢呋喃8份~12份、乙二醇硝酸酯5份~10份、乙醇胺15份~20份、长链脂肪酸甲酯6份~9份、硝酸异辛酯1份~5份、聚异丁烯琥珀酰胺5份~10份、纳米添加剂8份~12份、低温流动剂5份~8份、燃烧助剂6份~12份、金属盐1份~5份。本发明制备的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改善了柴油的燃烧性能,提升了燃烧速度,提高了动力性,同时减少了发动机尾气中污染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机动车包括柴油车(机)的尾气排放无疑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数据表明,我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扥等移动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报告显示,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达4607.9万吨,其中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PM超过90%;占汽车保有量7.9%的柴油货车,排放了60.0%的NOx和84.6%的PM,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此外我国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70%,国家同时面临大气环境压力大、能源消耗压力大的困境。为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为目标,如何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成为研究的重点。
使用性能良好的助燃添加剂能够有效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降低柴油着火温度,加快燃烧速度,充分释放燃油燃烧能,且不用改变发动机结构或增加其他装置,被认为是一种降低柴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经济性的最佳方法。此前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含氧量高的醇、醚和脂类等单一成分的有机化合物上,但此类含氧量高的添加剂品种单一,且添加量较大,在对柴油品质的改善存在局限性。因此,通过改善柴油物性,改善柴油燃烧性能,丰富含氧添加剂来源,研究开发多功能复合型柴油添加剂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专利CN103642547A公开了一种复合柴油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降凝剂10~15份、清净剂脂肪酸5~10份、分散剂10~20份、润滑剂5~10份、金属钝化剂10~15份、抗腐蚀剂3~8份、燃烧促进剂15~18份、十六烷值改进剂10~15份、抗氧化剂4~10份、消烟剂10~15份。旨在有效提高柴油的各项性能和综合性能,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无灰型助燃添加剂主要是以含氧、含氮的羧基、醚基、酮基、氨基、硝基等官能团的脂肪族、芳香族、聚合物等有机物组成,其中的羧基、醚基、酮基、氨基、硝基可能是有效官能团,其作用是提供自由基分子,可以起到催化助燃作用,促进燃料完全燃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清净分散,改善燃油油雾化性能,并且燃烧后不产生灰分,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不同类型的助燃添加剂复配使用时,能够发挥良好的复配协同效应,提升助燃添加剂功效,充分发挥添加剂的交互作用,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二醇硝酸酯15份~20份、硝酸酯四氢呋喃8份~12份、乙二醇硝酸酯5份~10份、乙醇胺15份~20份、长链脂肪酸甲酯6份~9份、硝酸异辛酯1份~5份、聚异丁烯琥珀酰胺5份~10份、纳米添加剂8份~12份、低温流动剂5份~8份、燃烧助剂6份~12份、金属盐1份~5份;所述金属盐为环烷酸钴或钨酸锰。
优选地,所述的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二醇硝酸酯16份、硝酸酯四氢呋喃10份、乙二醇硝酸酯7份、乙醇胺18份、长链脂肪酸甲酯6份、硝酸异辛酯3份、聚异丁烯琥珀酰胺7份、纳米添加剂10份、低温流动剂7份、燃烧助剂8份、金属盐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蓝行(福建)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保蓝行(福建)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2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