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2322.1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1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攀;王影;陈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B32/16;C01B32/168;B01J20/20;B01J20/3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李翠梅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氧水 废水处理 活性碳 纳米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双氧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多环蒽醌类的有机废水通过活性炭A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滤液和过滤后的活性炭B,调节滤液的pH值;
S2、取步骤S1中的部分滤液,加入Fe(NO3)2,搅拌3-8min后,边搅拌边加入H2O2试剂,以形成具有强氧化性体系的芬顿试剂;反应完成后,加入NaOH溶液,得到主要产物为Fe(OH)3的铁泥;
S3、取步骤S1中的剩余滤液B,使其在CO水超临界体系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先在常温常压条下通入CO气体,然后升温并持续通入CO,直至压力稳定在压力区间,温度升至终温,从而得到小分子有机物;
S4、将步骤S2中得到的铁泥和步骤S3中得到的小分子有机物混合,形成铁泥-小分子有机物固体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铁泥-小分子有机物固体混合物和步骤S1中过滤后得到的活性炭B混合,然后将其移至马弗炉中,升温至850-1000℃,并在加热终温下停留反应,以使碳纳米管生长在活性炭表面,最后得到含有活性炭基碳纳米管的煤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活性炭A粒径为3-5mm,滤液的pH调节至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取的所述滤液与步骤S3中所取的所述滤液质量比为(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取的所述滤液与步骤S3中所取的所述滤液质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Fe(NO3)2与H2O2试剂的摩尔分数比为1:(3-8);NaOH溶液中的Na+与Fe(NO3)2中的Fe3+的摩尔比为(3-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取步骤S1中的剩余滤液B,使其在CO水超临界体系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先在常温常压条下以3m3/s的速率通入CO气体,直至压力为5MPa,然后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并持续通入CO,直至压力稳定在5-10MPa,温度升至终温340±10℃,最后在该终温下以及10-20MPa压力下停留0.5-4h,从而得到小分子有机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铁泥和小分子有机物的质量比为1:(10-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铁泥和小分子有机物的质量比为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步骤S4中得到的铁泥-小分子有机物固体混合物和步骤S1中过滤后得到的活性炭B混合,然后将其移至马弗炉中,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50-1000℃,并在850-1000℃的加热终温下停留1-6h,以使碳纳米管生长在活性炭表面,最后得到含有活性炭基碳纳米管的煤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氧水废水处理的活性碳基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活性炭A由步骤S5中的所述煤粉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23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载试验千斤顶的偏载吸收器
- 下一篇:石墨烯导电油墨、制备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