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内涝救生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9601.2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建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29/04;B63B29/00;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会祥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内涝 救生船 | ||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内涝救生船;通过船体在水面上行驶,座椅固定在船体内部的容纳腔内,促使人员乘坐更舒适,同时,弹性带的两端通过卡扣卡合固定在座椅上,将人员的腿部或腰腹部缠绕,使其稳固在座椅上,进而保障人员乘坐的稳固性,避免因乘坐不稳固而出现落水事故,防护组件促使人员乘坐更稳固,多功能组件增加船体的功能,有利于搜救人员的搜救工作,进入乘坐更安全,保障搜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内涝救生船。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暴雨或洪水引发的城市内涝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当发生城市内涝时急需救生船。
现有的救生船大多数为充气式的,使用方便,但结构过于简单,内部没有对乘坐人员的防护装置,人员乘坐不稳固,容易造成人员落水情况发生,影响正常的救援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救生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船大多数为充气式,内部没有对乘坐人员的防护装置,人员乘坐不稳固,容易造成人员落水情况发生,影响正常的救援工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城市内涝救生船,包括船体、座椅、弹性带、防护组件和多功能组件;
所述船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船体的内部,所述座椅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带与所述座椅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座椅远离所述船体的一侧,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多功能组件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船体内的所述容纳腔内,使人员乘坐更舒适,所述弹性带的两端通过卡扣卡合固定在所述座椅上,用于缠绕在乘坐人员的腿上或腰腹部,将乘坐人员固定在所述座椅上,保障人员乘坐的稳固性,避免人员乘坐不稳而落水,所述防护组件使人员乘坐更稳固,所述多功能组件增加所述船体的功能,更方便进行救援。
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滑竿和稳固构件,所述滑竿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船体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所述稳固构件与所述滑竿可拆卸连接。
所述滑竿安装在所述船体的内侧,供人员手扶,同时供所述稳固构件安装,所述稳固构件使人员乘坐更稳固。
其中,所述多功能组件包括安装箱和功能构件,所述安装箱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船体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所述功能构件位于所述安装箱的内部。
所述安装箱卡合安装在所述船体内,并内部安装所述功能构件。
其中,所述功能构件包括伸缩杆、支撑台和设备部件,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安装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箱的内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安装箱的一侧;所述设备部件与所述支撑台转动连接。
所述伸缩杆固定在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并伸缩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带动所述支撑台伸出所述安装箱,同时所述支撑台支撑起所述设备部件。
其中,所述设备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侧;所述转动台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上方。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动台在所述支撑台上旋转。
其中,所述设备部件还包括摄像机和扬声器,所述摄像机与所述转动台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台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侧;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转动台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台靠近所述摄像机的一侧。
所述摄像机和所述扬声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转动台上,跟随所述转动台伸出所述安装箱内,并跟随所述转动台旋转,全方位进行摄像和播报语音信息,便于救援人员的搜救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建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建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9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恒温炭化的制炭工艺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源动力机器人行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