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8301.2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6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苏航;周汉清;吕海熊;张春雷;丁新;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40/30 | 分类号: | G06F40/30;G06F40/284;G06F40/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刘翠芹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语义 不完全 最大 匹配 分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训练集语料T和同义词词林构建正向语义相似度词典Dsupgt;Sim/supgt;;S2、对词语进行切分,得到初始词;S3、后续词自动识别:对于待切分汉字串Ssubgt;n/subgt;=wsubgt;1/subgt;wsubgt;2/subgt;......wsubgt;n/subgt;经过S2的切分方法得到Ssubgt;h/subgt;=wsubgt;1/subgt;wsubgt;2/subgt;......wsubgt;h/subgt;(h≤n)后,在词典Dsupgt;Sim/supgt;中读取所有Ssubgt;h/subgt;的后续词集合如果有Ssubgt;h/subgt;的某个后续词匹配成功,即将Ssubgt;h2/subgt;自动识别为Ssubgt;h/subgt;的后续词;S4、反复执行步骤S2‑S3,最终切分完成汉字串Ssubgt;n/subgt;。本发明将基于规则和统计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法,因使用三特征权值计算式解决了传统最大匹配算法词语粘连的缺陷,提高了分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词组分配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方法。
背景技术
中文分词技术作为文本处理的初始阶段,直接影响着数据挖掘全流程的准确性。高精度的中文分词技术将为语义消歧、关键字提取、信息检索等领域提供优质的文本预处理基础,对推动自然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文分词技术的研究主要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两个方向上共同推进:在提高算法时效性方面,主要方式是通过定义词典和高性能数据结构。比如利用字符树或分组字符树加载词典。在提高准确性方面,多数研究更关注分词算法的改进。常用的中文分词方法可划分为以下两类:
基于规则的分词算法:
最大匹配算法是典型的基于规则分词法。它依据分词词典、不需考虑文本领域问题,因而具备领域无关性和高时效性。但难以处理歧义词,易发生词语粘连。业内出现了很多对最大匹配算法的改进,比如:使用词典词条动态截取输入串、应用哈希技术提升分词效率等。
基于统计的分词算法:
统计分词法聚焦于字与字的稳定组合,常用相邻字的共现率模拟它们构成词的可能性。利用这种统计词语出现频率的方式实现分词。
但是现有的这两种方法容易发生词语黏连,不能保证分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方法,其能够构建正向语义相似度词典,该词典能记录词语间的关联强度,保障时间开销的基础上,解决最大匹配算法词语粘连的缺陷,提升分词算法的准确性。其一方面应用词典实现后续词识别,提升分词准确性,减少循环,提升效率。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三特征权值计算式,该计算式重新定义分词算法的切分原则,解决了传统算法词语粘连的缺陷。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语义的不完全最大匹配分词方法,其利用语义词典中的语义元素重新定义匹配算法的切分原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正向语义相似度词典:利用训练集语料T和同义词词林构建正向语义相似度词典DSim,构建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8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