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5683.3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曾雄飞;曾燕;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602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遥感 耦合 地震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地磁共振胞;根据所述地磁共振胞确定初始震级、震中距和爆发时间;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中;获取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根据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确定初始震级、震中和地震爆发时间;根据所述的地磁共振胞,所述的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通过耦合系统分析,确定最终震级、最终震中以及最终地震爆发时间。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预测预报地震,特别是准确确定震级、震中和爆发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防震减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千百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中国最严重的灾害,人类最迫切地期待解决其预测预报问题。这个公认的世界难题,被人认为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才能实现,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尽管有极少数地震曾经被预报,但绝大多数地震仍然无法预报,总是不期而遇,包括造成现代人间惨剧的唐山、汶川大地震。直到钱复业、赵玉林、赵璧如等人发明了HRT波地震预报监测系统,又称PS100地电仪,引入 CDMA技术显著提高了地电仪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地电阻率、地电场的测量,利用引潮力产生的谐振共振波(HRT波),提出了HRT波地震预测法,迎来了转机。因地震机理不明,钱复业等人视震源为黑箱,借引潮力敲打,形成谐振共振波,发现地电共振波周期决定震中距,地电快慢波到时差决定震中。由于存在理论困难,信号不易识别等诸多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曾雄飞及其团队:先从地震机理入手,把热力学和热化学动力学理论同大量的地震事实相结合,发现了地震结构体(包体),既是物理实体和储能体,也是地质实体;地震存在能量积聚、触发和爆发三大阶段;又从物理力学理论出发,找到了地震爆发需满足力学条件,地震包体的内压力需超过覆盖岩层的断裂强度与当地重力之和;借助流体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冲击波理论,发现地震进入触发阶段后,输入地震包体的能量,将引起该结构体大规模破裂,形成加载波和卸载波,以共振快波和共振慢波的形式向外部传播,无论是地电、地磁,或是应力应变,均满足共振周期决定震级,快慢波时差决定震中距,爆炸烟囱(地震能释放通道)的成长决定爆发时间。通过地空耦合系统,把地震的精确预测预报推进到一条前景无量的科学大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用于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达到最佳的防灾减灾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系统的地震预测方法,包括:
采集地磁共振胞;
根据所述地磁共振胞确定初始震级、震中距和爆发时间;
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中;
获取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
根据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确定初始震级、震中和地震爆发时间;
根据所述的地磁共振胞,所述的卫星遥感云图和/或红外遥感影像,通过耦合系统分析,确定最终震级、最终震中以及最终地震爆发时间。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地磁共振胞确定初始震级和震中距,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地磁共振胞的共振周期确定初始震级;
根据所述地磁共振胞中快波和慢波达监测站的时间差确定震中距。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震中距确定震中,具体包括:
根据不同地震的地磁共振胞中快波和慢波达监测站的时间差确定震中距序列;
以震中距序列为半径或直径,以台站位置为中心,制作成不同的同心圆序列;所述同心圆序列的圆弧在地震带上的交点为初始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