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高效快速上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3663.2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知;金泽平;彭顺华;张新文;金伟;娄焱森;黄志前;余玉田;郑荣华;陈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胡绪东 |
地址: | 553536***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高效 快速 上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高效快速上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Excel软件读取钻孔竣工台账提取出钻孔各项参数;(2)定义钻孔剖面图图框高度、长度、等高线、起始标高、巷道参数、巷道相对位置、钻孔开孔点与巷道相对位置、平面图输出位置;(3)通过Excel软件将钻孔三维空间参数转换为二维空间参数;(4)在Excel软件中编制CAD外部绘图命令,并将钻孔二维空间参数嵌入绘图命令,生成钻孔绘图命令组;(5)将绘图命令组复制至AutoCAD软件命令输入窗口实现钻孔图绘制。本发明实现钻孔批量绘制,从而降低钻孔完成图绘制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高效快速上图的方法,属于钻孔高效快速上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井工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也将逐步增加,瓦斯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突出煤层主要以开采保护层或以钻孔预抽方式进行瓦斯治理,目前常用的钻孔抽采瓦斯的方式有:本层钻孔预抽采煤工作面煤层瓦斯、本层钻孔预抽掘进工作面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掘进工作面煤层条带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瓦斯以及顺层钻孔预抽煤层区段瓦斯五种。在煤矿日常技术工作中,需绘制各类钻孔完成图以便分析煤层瓦斯治理情况,因不同类型钻孔绘制方法存在差异且数量众多,导致钻孔完成图绘制工作量较大,且存在绘图不精确现象,严重影响技术工作效率及合理分析。
目前煤矿常用钻孔完成图绘制软件为AutoCAD,该软件具有绘制二维制图和基本三维设计的功能,通过它无需懂得编程,即可自动制图,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工业制图、工程制图、电子工业、等多方面领域。Excel软件具有快捷的运算方法,可通过自行编辑计算公式完成各类计算,且其内置函数可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孔高效快速上图的方法,充分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图形绘制命令外部输入功能,以Excel软件索引钻孔数据实现数据交互,从而计算各类钻孔绘制过程数据,并与AutoCAD软件绘图命令合并形成绘图指令,实现钻孔批量绘制,从而降低钻孔完成图绘制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精确性。以解决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各类钻孔完成图绘制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钻孔高效快速上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Excel软件读取钻孔竣工台账内部数据,提取出钻孔各项参数;
(2)定义钻孔剖面图图框高度、长度、等高线、起始标高、巷道参数、巷道相对位置、钻孔开孔点与巷道相对位置、平面图输出位置;
(3)通过Excel软件,以平面投影理论为基础,将钻孔三维空间参数转换为二维空间参数;
(4)在Excel软件中编制CAD外部绘图命令,并将钻孔二维空间参数,即平面投影、剖面投影参数嵌入绘图命令,生成钻孔绘图命令组;
(5)将Excel软件生成的绘图命令组复制至AutoCAD软件命令输入窗口,实现钻孔完成图批量、自动绘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钻孔绘图命令的初次编辑后,可自动读取钻孔施工台账内部数据,并根据绘图需要,筛选钻孔各项参数;通过编辑的钻孔参数自动计算公式组,将钻孔三维空间参数转换为二维空间参数,并与AutoCAD绘图命令相结合生成绘图指令组,实现钻孔批量、快速生成。具有钻孔完成图绘制效率高、精确率高等有点,根据钻孔施工台账自动生成绘图指令组,从而实现钻孔完成图的自动绘制,大幅度降低钻孔绘制工作量,有效提高技术工作效率的有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操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框绘制命令生成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巷道与钻孔开孔位置相对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钻孔绘制命令生成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钻孔坐标转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3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