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岛棉跨膜蛋白GbTMEM214-A07/D07基因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3401.6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7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刘剑光;肖松华;徐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84;A01H5/00;A01H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红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岛棉 膜蛋白 gbtmem214 a07 d07 基因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海岛棉跨膜蛋白基因GbTMEM214‑A07/D07及其应用,该基因由2414个碱基组成,自5’端第283位碱基为转录起始位点,至第2025位碱基为转录终止位点,编码区全长为1743bp,该基因是一个参与棉花对黄萎病抗性过程的基因,可以丰富抗病基因资源,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解析和抗病育种提供有效的新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岛棉跨膜蛋白基因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料。随着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棉花生产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尤其是黄萎病的频繁发生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常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缺少免疫或高抗黄萎病的抗源,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农业需求,所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良现有品种将是今后育种的主要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涉及活性氧、水杨酸、茉莉酸、乙烯、油菜素内酯,精胺和Camalexin(Johansson et al.,2006;Gao et al.,2013;Mo et al.,2015,2016)等信号途径。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克隆了大量与植物抗黄萎病相关的基因。其中番茄中的Ve1基因是目前克隆的最著名的抗黄萎病基因(Kawchuk et al.,2001;Fradin etal.,2011),但是研究表明,由于棉花黄萎病菌株与番茄黄萎病菌株存在较大差异,该基因对棉花的黄萎病没有抗性,这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病机制与番茄存在较大差别(刘琳琳等,2014)。棉花中也克隆大量抗黄萎病相关的基因,包括GbCAD1、GbSSI2(Gao et al.,2013)、GbRLK(Zhao et al.,2015)、GbSTK(Zhang et al.,2013)、GbTLP1(Munis et al.,2010)、GbERF1-like(Guo et al.,2016)、GhPAO(Mo et al.,2015)、GhSAMDC(Mo et al.,2016)和Gbvdr5(Yang et al.,2015)等。同时,部分研究者还证明一些外源基因也能提高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如GAFPs(Wang et al.,2015)、Hpalxoo(Miao et al.,2010)、NaD1(Gaspar et al.,2014)、p35(Tian et al.,2010)、和Hcm1(Zhang et al.,2016)。上述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仅仅得到了对黄萎病有抗性的工程植株,但还没有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抗性品种的报道,其在生产上的可利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发明所克隆的是海岛棉中的一个跨膜蛋白基因。跨膜蛋白是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特殊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介导细胞与外界之间的信号传导,感受植物病原信号、参与抗逆性反应,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跨膜蛋白的可以识别和接受病原信号物,激活胞内反应,将胞外信号转导到胞内,诱导防御反应(Ma etal.,2005)。如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Song et al.,1995),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2(Chen et al.,2006),拟南芥的FLS2基因(Robatzek et al.,2006),番茄抗黄萎病基因Vel(Fradin et al.,2011)等。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TMEM)家族是人类功能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对象,植物中还没有相关报道。综合动物TMEM现有的功能相关的报道文章,发现其多与细胞间、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免疫相关疾病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等相关,并且对这类蛋白进行了分型以及蛋白家族的确立,如MS4A家族、Anocta min家族等(Katoh etal.,2004;Christopher et al.,2006)。TMEM参与多项生理过程,如构成质膜的离子通道、活化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趋化、黏附、凋亡、自噬作用等。但对家族成员功能报道的文献甚少,表明对其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广泛空间(Gregersen etal.,2014;Lee et al.,20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3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