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775.2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李岩凌;何强;周伟;刘文才;陈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孙富利;张文武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可控性 强度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组成:水泥10‑100,粉煤灰100‑300,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1500,水200‑600,水灰比3‑25。既简化了配方,同时省去了可能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减水剂、增强剂等)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廉价的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为主要材料,添加少量的水泥、适量的粉煤灰、大量的水,研制出低强(易开挖)、适于搅拌站泵送的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用还原土制作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大量的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也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建筑垃圾经过收集、除杂、破碎、筛分后,制作成土木工程中可以应用的再生骨料,已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有效循环利用途径。
但在建筑垃圾被集中装运时,铲料工具不可避免地铲入一些泥土(甚至有一些生活垃圾),有些民居本身就有一些天然的粘土型建筑材料,导致被运往建筑垃圾生产处置线的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这些泥土如果在建筑垃圾初破后筛分前不被除掉,将大大降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品质。这些筛分出的含有大量泥土的材料(称之为还原土),一般仅做外运填埋,几乎没有实际用途。
根据多次的建筑拆迁现场的调研及简单的分类试验,集中堆放的建筑垃圾中的还原土的含量基本在20~30%,根据2017年年底孙河建筑垃圾处置线项目的连续生产记录,还原土含量在19%~27%。还原土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利用出路,不仅会降低建筑垃圾有效利用的比例,而且增加还原土外运填埋的费用。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结合可控性低强度材料的使用特点,将粗破后被筛分出的还原土经过简单除杂、混匀处理后,生产出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研制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的主要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还原土几乎没有实际用途,回收再利用存在较大困难;现有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配方复杂、成本高,且所用原料要求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其组成:水泥10-100,粉煤灰100-300,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1500,水200-600,水灰比3-25。
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进一步地其组成:水泥20-80,粉煤灰110-250,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1500,水300-560,水灰比3-22。
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进一步地其组成:水泥20-60,粉煤灰120-240,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1500,水300-518.78,水灰比5-21.6。
一种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进一步地其组成:水泥40,粉煤灰120,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1500,水447.78,水灰比11.22。
本发明的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NCLSM)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除普遍使用的水泥、粉煤灰、水外,市面上已知的CLSM配方分别或同时使用硅灰、石粉、减水剂、增强剂、天然砂石、尾矿砂、再生骨料、矿渣块等。本发明的NCLSM从大规模使用还原土的目的着手,依据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特性,仅使用水泥、粉煤灰、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水4种材料,既简化了配方,同时省去了可能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减水剂、增强剂等)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廉价的初级建筑垃圾再生料为主要材料,添加少量的水泥、适量的粉煤灰、大量的水,研制出低强(易开挖)、适于搅拌站泵送的新型可控性低强度材料,且耐水性远优于夯实的素土,性价比也优于C10混凝土。
不同地域集中堆放的建筑垃圾成分差别较大,其中的还原土材料的比例自然也是变化较大,除了有除杂、最大颗粒粒径、含水率等要求,对还原土材料的类别及比例不做进一步要求,此举大大降低了还原土的利用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式工业物联网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