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LC墙板洞口过梁一体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8044.4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左海坤;张团徽;廖涛;郑锦涛;周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3/26;E04G13/04;E04B2/74;E04G21/02;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lc 洞口 过梁 一体化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过梁施工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ALC墙板洞口过梁一体化施工方法,通过将承力板上的拉杆件与钢筋笼固定,使得承力板可以通过拉杆件对钢筋笼施加向上的预拉力,使得模板提前拆除后,混凝土层施加在钢筋笼上的自重载荷可以及时被预拉力抵消,使得钢筋笼不易滑动,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层与钢筋笼的握裹力,有利于保持过梁的施工质量,本申请具有在不影响过梁强度的情况下,提前拆除底模板与侧模板,提高底模板与侧模板周转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过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LC墙板洞口过梁一体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采用ALC墙板分割房间时,同侧的相邻ALC墙板会留有间距,通过留出的间距来形成房间的门洞;门洞隔开后,后续还需要继续在ALC墙板顶端与门洞上方砌筑墙体;为及时将门洞上方的墙体载荷分散至两组ALC墙板上,通常需要在门洞上方设置过梁。
目前过梁通常采用现浇的方式成型在相邻的ALC墙板上,浇筑过梁时需要先在相邻ALC墙板之间绑扎钢筋笼,然后在钢筋笼外周支设模板,模板通常由支设在钢筋笼底侧的底模板以及固定在底模板两侧的侧模板构成;模板支设完成后往模板形成的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后续混凝土凝固完成后需要对底模板与侧模板进行拆除。由于提前拆除底模板与侧模板时,混凝土层强度不高,此时混凝土与钢筋笼共同工作能力较低,混凝土自重载荷作用在钢筋笼上,极其容易导致钢筋笼发生滑动,影响过梁浇筑后的质量,为减少以上情况发生,通常需要等混凝土层完全凝固后才能将底模板与侧模板拆除。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等待混凝土完全凝固期间,底模板与侧模板通常无法提前拆除,导致底模板与侧模板无法进行周转使用,造成施工人员窝工现象,影响施工效率,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在不影响过梁质量的情况下,提前拆除底模板与侧模板,便于底模板与侧模板两者的周转使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LC墙板洞口过梁一体化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ALC墙板洞口过梁一体化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S1:预制承力板、钢筋笼、底模板以及两组侧模板;承力板垂直固定有若干拉杆件,承力板还连通有若干注浆管;
S2:在相邻ALC墙板的相对一侧上开设缺口;
S3:移动钢筋笼,使钢筋笼两端分别搭接在两组ALC墙板的缺口处;
S4:移动承力板,使承力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组ALC墙板顶端,并使承力板上的拉杆件伸入钢筋笼;
S5:将拉杆件固定在钢筋笼上;
S6:在钢筋笼底侧支设底模板,将两组侧模板分别固定在底模板两侧;
S7:通过注浆管将混凝土注入底模板与侧模板形成的模腔内形成混凝土层,对混凝土层进行养护;
S8:拆除底模板与侧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杆件与钢筋笼固定,使得承力板可通过拉杆件对钢筋笼施加向上的预拉力,使得侧模板与底模板提前拆除后,钢筋笼受到的来自混凝土层的自重载荷可以被预拉力及时抵消,使得钢筋笼不易产生滑动,使得混凝土层与钢筋笼之间可以保持较好的握裹力,便于底模板与侧模板的提前拆除,利于底模板与侧模板的周转使用,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期;同时,后续门洞顶端的墙体的载荷可以通过承力板进行分散,有利于减少后期砌筑在门洞上方的墙体的载荷集中作用在过梁上导致过梁损坏的情况。通过承力板的设置,后续砌筑门洞上方的墙体时,无需等待过梁完全凝固便可直接在承力板上方砌筑墙体,方便后期门洞上方墙体的砌筑。
优选的,所述拉杆件包括垂直设置在承力板上的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贯穿钢筋笼并伸出钢筋笼底侧,所述螺纹套管与钢筋笼之间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两端分别与螺纹套管与钢筋笼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8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