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205.2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菁;董朋朋;曹振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编码 场景 超时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可应用于LTE或NR等协议框架下,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取消现有一个PDCP SDU关联一个定时器的机制,而为一组待编码的PDCP SDU/PDU关联一个定时器;当这个定时器超时后,丢弃这一组PDCP SDU/PDU,以及由这一组PDCP SDU/PDU进行网络编码后生成的系统包和冗余包,或者原数据包和冗余包。这样可以在接入层引入网络编码的情况下,丢弃已经QoS失效的数据包,减少QoS失效的数据包在空口上传输造成的资源浪费,提升空口传输的效率。本申请可以应用于扩展现实XR业务,或者,其他对时延有要求的业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R/5G)系统中,业务的可靠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保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机制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repeat request,ARQ)机制。但这两种重传机制都是基于反馈的重传机制,通常时延比较大,包括:空口传输时延、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时延、应答(acknowledgment,ACK)/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等,从而导致这两种重传机制的系统频谱效率低。
因此,为了解决时延大和系统频谱效率低的问题,LTE或NR协议考虑在接入层(比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内,或,PDCP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之间新定义的协议层)引入网络编码(networkcoding,NC)技术,采用网络编码技术对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操作,通过传输经过网络编码操作得到的编码包来兼顾时延和频谱效率性能。
然而,由于现有NR PDCP层为了保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设置了基于discardTimer(丢弃定时器)的超时丢包机制,所以在接入层(如PDCP层,或PDCP层与RLC层之间新定义的协议层)引入网络编码后,如何进行超时丢包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LTE或NR的接入层引入网络编码的场景下,进行超时丢包处理,比如丢弃已经QoS失效(即discardTimer超时)的数据包,从而减少QoS失效的数据包传输或存储造成的资源浪费,提升空口传输或存储的效率。
下面从不同的方面介绍本申请,应理解的是,下面的不同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以互相参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编码场景下的超时丢包方法,该方法包括:通信装置(从上层)获取(比如,接收)一组待编码的原始数据,并为该组原始数据关联一个定时器;若与该组原始数据关联的定时器超时,说明这一组原始数据已经QoS失效,则通信装置丢弃以下中的至少一项:该组原始数据,该组原始数据进行网络编码功能的处理生成的多个第一数据包。其中,该组原始数据用于一起/共同进行网络编码功能的处理生成多个第一数据包。因为网络编码功能的处理可能生成系统包和冗余包,也可能生成原数据包和冗余包,所以这多个第一数据包包括系统包和冗余包,或者,这多个第一数据包包括原数据包和冗余包。应理解,具体网络编码功能的介绍以及原数据包、系统包、冗余包的含义参考下文具体实施例方式部分的描述,此处篇幅限制不展开说明。
应理解,网络中可能存在某些业务具有较高的时延要求,如果这些业务的数据包传输到PDCP层已超过时延要求或即将超过时延要求,也就没有传到下一层处理的必要,所以在PDCP层就可以删除收到的这些数据包,从而节省空口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