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压检测自适应降噪耳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3892.6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3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G10K11/178;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李兴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坂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检测 自适应 耳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压检测自适应降噪耳机及其控制方法。降噪耳机包括壳体和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单元、发声单元、降噪单元以及气压检测单元;气压检测单元用于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侦测耳道内的声学泄露量,并发送给降噪单元;降噪单元中预设有多个降噪滤波器,用于根据声学泄露量选择降噪滤波器,生成第一抵消信号并传递至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将第一抵消信号转换为能够抵消噪声信号的第一声信号。本发明提供的降噪耳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耳机与人耳贴合程度不高而导致的降噪效果差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主动降噪耳机,能在耳机与人耳贴合不紧密的情况下,自适应降噪,能够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降噪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压检测自适应降噪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市场的快速发展,降噪耳机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穿戴产品之一,各类样式产品层出不穷,深受不少消费者喜爱。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声的一种耳机。目前降噪耳机有两种分别为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
主动降噪耳机主要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声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声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降噪耳机则是通过物理的方式进行降噪,比如通过戴耳塞、橡胶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达到降噪的目的。主动降噪耳机对于中低频的声音有着很好的降噪效果,对高频则会差上一些。被动降噪耳机则是能够有效隔绝高频的噪声,但对中低频噪声却效果不明显。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主动降噪耳机仍存在一些弊端。当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与人耳的贴合程度会影响音频质量。正常情况下,耳机与耳朵较为紧密的贴合,不会产生过多的泄露,外界气压不会进入耳道,主动降噪耳机能够实现良好的降噪效果。当耳机与人耳贴合程度低时,会产生较大的泄露量,大气压强会进入耳道,主动降噪耳机只能抵消外界的环境噪声,无法解决因泄露量而导致的音频损失,无法实现最佳的降噪效果。
且不同人耳的结构会存在差异,耳机无法兼顾各类人群的生理结构。因此,当耳机与人耳结构不匹配或耳机佩戴不正确时,会导致耳机与人耳的贴合程度低,外界气压进入耳道内,耳机与人耳之间存在泄露量,导致降噪效果差。而降噪量不足的降噪耳机,可能会使用户在嘈杂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耳机无法对在不同人耳结构、不同泄露情况下,匹配出最佳的降噪参数,用户得不到最佳体验。
因此,需要一种降噪耳机,来解决因耳机与人耳贴合程度低而导致的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压检测自适应降噪耳机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气压检测自适应降噪耳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音频模块;
所述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单元、发声单元、降噪单元以及气压检测单元,所述降噪单元连接所述音频输入单元、所述发声单元以及所述气压检测单元,所述降噪单元中预设有多个降噪滤波器;
所述音频输入单元获取输入信号,通过所述发声单元将所述输入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所述气压检测单元用于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侦测耳道内的声学泄露量,并发送给所述降噪单元;
所述降噪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声学泄露量选择所述降噪滤波器,生成第一抵消信号并传递至所述发声单元;
所述发声单元将所述第一抵消信号转换为能够抵消噪声信号的第一声信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噪声采集单元,所述噪声采集单元连接所述降噪单元;
所述噪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环境噪声,并发送给所述降噪单元;
所述降噪单元根据所述环境噪声选择所述降噪滤波器,生成第二抵消信号并传递至所述发声单元;
所述发声单元将所述第二抵消信号转换为能够抵消环境噪声的第二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3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