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催化还原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2599.8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哲;臧立华;马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93 | 分类号: | C25B11/093;C25B11/091;C25B1/23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50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催化 还原 co base sub | ||
1.电催化还原CO2的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分子有机溶剂加热至120-150℃,添加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恒温反应8-12h,降温至室温,再加入Cu离子前驱液,得到Cu/M混合盐溶液;
(2)将Cu/M混合盐溶液添加至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随后添加氮源,超声混匀、冷冻干燥得到混合固体粉末;
(3)将上述混合固体粉末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焙烧还原,还原后所得样品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缺陷石墨烯负载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小分子有机溶剂为DMF、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小分子有机溶剂为DM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包括过渡金属M的氯化盐、硝酸盐、硫酸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浓度为0.8-1.5mol/L;优选的,所述过渡金属M为元素周期表中Ⅷ族金属,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渡金属M包括Ni、Pd、Pt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Cu离子前驱液为乙酸铜、硝酸铜、氯化铜和硫酸铜溶液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Cu离子前驱液浓度为0.02-0.2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小分子有机溶剂与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的体积比为(60-300):1;优选的,步骤(1)中小分子有机溶剂与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的体积比为(80-1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与Cu离子前驱液的体积比为1:(1-100);优选的,过渡金属M离子溶液与Cu离子前驱液的体积比为1:(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5-5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用量为50-220mL;优选的,氮源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苯胺、乙二胺、氨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氮源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2-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氩气、氦气;所述高温焙烧温度为700~900℃,焙烧时间为1.5~3.0h;
优选的,所述高温焙烧的步骤为:首先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00~400℃,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700~900℃,并在此高温下维持1.5~3.0h进行深度还原,随后逐渐冷却至20-25℃;优选的,所述洗涤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或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洗涤次数不少于3次。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石墨烯和均匀负载于石墨烯结构中的Cu基单原子合金纳米颗粒;所述石墨烯为杂原子改性石墨烯;所述Cu基单原子合金纳米颗粒包括基底金属Cu和过渡金属M,所述过渡金属M以单原子形式稳定掺杂于Cu晶格结构中;Cu和过渡金属M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at.%和0.1-2.5at%;所述Cu基单原子合金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nm;所述杂原子包括N、O,N占催化剂的7-12at.%,O占催化剂的5-10a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中Cu和过渡金属M的摩尔比为(1-8):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u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电催化CO2生成CO的最高法拉第效率为7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5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