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汉果种苗茎尖微嫁接培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71798.7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9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华;莫雪燕;李元元;周怡静;黄荣明;刘月;黄雪妹;刘彦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张栩颜;马赟斋 | 
| 地址: | 5411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罗汉果 种苗 茎尖微 嫁接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罗汉果种苗茎尖微嫁接培养方法,以无毒罗汉果组培苗茎段作为砧木,以带毒组培苗等于小于0.5mm的茎尖为接穗,嫁接于所述砧木,培养至成幼苗。本发明通过把罗汉果等于小于0.5毫米离体茎尖在组培阶段嫁接到无毒组培苗砧木上培养生长,建立了茎尖微嫁接培养技术,在确保茎尖培养脱毒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获得再生脱毒种苗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涉及罗汉果的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涉及罗汉果种苗茎尖微嫁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罗汉果病毒病在罗汉果主栽区非常普遍,是危害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最大病害,罗汉果无毒苗通过茎尖脱毒获得,而且一般需要采用小于0.5毫米大小的茎尖培养才能有效再生出脱毒苗。采用小于0.5毫米大小茎尖培养的问题是其再生成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个多月才能得到正常小苗,得到正常可移栽用的带根种苗至少需要3-4个月时间,大大影响了罗汉果脱毒组培苗在生产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罗汉果种苗茎尖微嫁接培养方法,建立了茎尖微嫁接培养技术,在确保茎尖培养脱毒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获得脱毒苗的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罗汉果种苗茎尖微嫁接培养方法,以无毒罗汉果组培苗茎段作为砧木,取罗汉果带毒组培苗的等于小于0.5mm茎尖为接穗,嫁接于所述砧木,培养至成幼苗。
进一步地,所述茎尖经包埋液包埋处理后再接种至砧木上,所述包埋液主要含有海藻酸钠。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所述包埋材料至少包含2.5-3.5%海藻酸钠和0.1-0.2mol/LCaCl2。进一步地,所述包埋材料至少包含2.5-3.5%海藻酸钠、25-35g/L蔗糖和0.1-0.2mol/L CaCl2。更进一步地,所述包埋材料至少包含2.5-3.5%海藻酸钠、25-35g/L蔗糖、0.1-0.2mol/L CaCl2和无CaCl2的MS培养基。
所述砧木为罗汉果无毒种苗切去第一个节及以上部分,所留下的茎段部分。
所述接穗为罗汉果带病毒组培苗在含有BAP 0.1-0.5mg/L和NAA 0.01-0.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2-3周获得。
所述砧木组培苗为罗汉果无毒种苗在含有BAP 0.1-0.5mg/L和NAA 0.01-0.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3-4周获得砧木组培苗。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为在28℃光照条件下培养。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通过把罗汉果等于小于0.5毫米离体茎尖在组培阶段嫁接到无毒组培苗砧木上培养生长,建立了茎尖微嫁接培养技术,在确保茎尖培养脱毒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获得再生脱毒种苗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培养21天左右可获得足够大小的1-1.5厘米高度再生种苗,用于病毒检测。
2.本发明所述茎尖经过海藻酸钠包埋后进行嫁接,有效地提高微嫁接幼苗再生率。
3.本发明获得的再生脱毒种苗生长快而且长势健壮,确保后期更快生根以及随后的移栽生长,其生根时间可缩短至2-3周。
附图说明
图1为罗汉果茎尖大小对再生幼苗生长的影响。
图2为实施例一至三的茎尖包埋微嫁接培养与常规茎尖培养再生幼苗生长比较(培养15天)。
图3为实施例一至三的茎尖包埋微嫁接培养与常规茎尖培养再生幼苗生长比较(培养30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将罗汉果带病毒组培苗在含有BAP0.5mg/L和NAA0.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2-3周获得接穗带毒组培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1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