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8919.2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9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芳;马铭阳;申晓宁;曾亚志;蒋亚飞;缪昇;葛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0;G06Q10/06;G06Q50/04;G06F111/04;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人工 蜂群 算法 动态 多目标 柔性 作业 车间 调度 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将最大完成时间最小、碳排放最小和稳定性惩罚最小作为模型的目标函数;
(2)确定调度的约束条件,包括工序约束、机器约束、时间约束;
(3)初始化种群,采用两段式编码的方式表示染色体信息,第一段为工序编码串OS,用来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第二段为机器编码串MS,用来表示工序分配到的机器;
(4)若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则输出外部档案,若没有达到则继续执行步骤(5);
(5)雇佣蜂采用工序编码串邻域搜索和机器编码串邻域搜索更新种群;
(6)观察蜂阶段采用锦标赛选择操作选择交叉个体,采用交叉与多重变异操作;
(7)侦查蜂阶段增加雇佣蜂转换为侦查蜂的数量并跳转到步骤(4),直至满足步骤(4)所述终止条件,获得优化后的调度模型,判断动态事件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假设有m(M1,M2,...,Mm)台机器处理n(J1,J2,...,Jn)个工件,每个工件有若干道工序,Oij表示工件i的第j道工序,每道工序可以在不同机器上进行加工,且在不同的机器上的加工时间是不相同的;
(12)最小化工件的完成时间:
f1=min(maxCi)
其中,Ci表示工件Ji的完成时间,i=1,2,3,…,n;n为工件的总数;最后一个工件完成的时间为最大完成时间;
(13)碳排放最小:
其中,为机器Mh的空载功率,th为机器上Mh的空载时间,ei为第i个工件的工序数,为工件i的第j道工序在机器Mh上的负载功率,tijh为第i个工件的第j道工序在机器Mh上加工所需时间,ε为转换系数;
(14)稳定性惩罚最小:
其中,Oij为第i个工件的第j道工序,OEA为重调度后提前加工工件集合,sij为工件Oij的开始时间,Q为动态事件前时刻,H为动态事件后时刻,ODA为重调度后延后加工工件集合,ODC为重调度后延后完成工件集合,cij为工件Oij的完成时间,γ为惩罚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工序编码串邻域搜索实现过程如下:
随机选择两个工件J1和J2,记录两个工件在工序串中的位置;若工件J1工序数小于J2,首先把J1从左到右填充到J2原来的位置,J2的工序从左到又依次填充到剩余位置;若工件J1工序数大于J2,J1把J2位置填充满后,剩余工序从左至右填充至原来位置,J2把剩余位置填满;计算新解各目标值,若新解支配旧解,则用新解替换旧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机器编码串邻域搜索实现过程如下:随机生成整数I,I不大于总工序数;在机器分配码中随机选取I个位置;为每道工序从候选机器集中随机选则一台机器,若只有一台则保持不变;计算新解各目标值,若新解支配旧解,则用新解替换旧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判断动态事件类型过程如下:
依据车间中订单、工序和机器关键信息将动态事件分为订单取消、紧急订单和机器故障三类;订单取消时把一部分订单移除工件集,并对剩余工件重新分配机器加工;紧急订单时,将紧急订单工件加工工件集合中,并且自动给其最高优先级,待给紧急订单分配的完成时间为最短后,在紧急订单后重新安排原订单加工;机器故障时,自动将故障机器移除可用机器集,将工序安排到其它机器上加工,当故障机器修复完成后,可在原故障机器上重新安排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89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