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载药量高柔韧性的多孔微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4505.2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蔡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47/12;A61K47/32;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量 柔韧性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微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柠檬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别添加到分子量为的聚乙烯醇(PVA)溶液中,快速搅拌,将柠檬酸钠和PVP完全溶解,迅速倒入PDMS模具中,离心,恒温干燥成形,脱模以后得到多孔微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微针材料相比金属微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但相比与高分子微针,载药量增大有效提高输送能力。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可批量化生产,与皮肤相容性好,载药量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载药量高柔韧性的多孔微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是将药物通过皮肤以固定的速度输送到体循环中,起到局部或者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作为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常规给药途径的一种替代方法,具有无创、自行给药、可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避免药物经肝的明显首过效应及频繁痛苦的皮下注射等优势。
微针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通过数百个微针阵列排列在一个微小的贴片上制成的,它带有的微尺度突起,能够破坏皮肤和其他上皮组织的角质层,形成微孔道,将药物扩散至表皮或者真皮上层,但不触及真皮层及神经末梢,穿刺疼痛感较小,药物能够进入体循环,并在到达作用部位时发挥治疗效果。
目前采用的微针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采用金属制品,与皮肤贴和度差,柔韧性低,给药不充分;另一种采用高分子作为基底材料,包裹大分子药物进行传输。输送药物量有限,需要大面积使用微针整列。因此制备一种载药量高,柔韧性好的高分子微针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比金属微针具有一定的柔性性,但相比与高分子微针,载药量增大有效提高输送能力,且过程简单、快捷,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多孔微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高载药量高柔韧性的多孔微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20~25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0~4.5g的PVA粉末,搅拌温度40~100℃,得到透明粘稠状溶液;
b.在步骤a中加入柠檬酸钠粉末0.1~0.5g,搅拌均匀;
c.在步骤b中加入1~3gPVP粉末材料,再次剧烈搅拌,至溶液透明;
d.将步骤c中的溶液倒入PDMS模具中,固定在离心模具中,进行离心,离心速度3000~6000r/min,离心时间为5~40min;
e.再次将溶液和模具一起放入70~150℃烘箱中,反应时间为30~120min,制得最终产物。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PVA粉末的用量为3.5g。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柠檬酸钠粉末的用量为0.2~0.4g。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PVP粉末的用量为1.8~2.2g。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离心速度为4000~5000r/min,所述离心时间为20~30min。
进一步地,步骤e中,所述烘箱的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120min。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微针材料相比金属微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但相比与高分子微针,载药量增大有效提高输送能力。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可批量化生产,与皮肤相容性好。同时由于PVA可以和柠檬酸钠在90摄氏度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一个游离水分子,导致材料表面形成多孔结构,在外部条件作用下能够促使药物进入微针内部,提高微针载药能力,增大材料的载药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制备完成后微针总体形貌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制备完成后微针扫描电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