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4246.3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岳晓峰;徐勤力;郭北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33/04;C09D161/32;C09D167/00;C09D5/3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1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车辆 隔热 涂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纳米分散液3~4份,色浆35~40份,成膜树脂50~60份,防流挂助剂0.3~1份,溶剂5~7份,流平剂0.5~1.5份,分散剂0~0.5份;纳米分散液为将氨基硅氧烷处理的纳米ATO和/或ITO粉体分散在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中得到的分散液;纳米分散液和色浆的分散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羟基含量为1.0%~3.0%;成膜树脂为羟基含量为3.0%~4.5%的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本发明的涂料光泽、耐候、隔热综合性能优异,可作为车辆面漆或罩光清漆使用。
技术领域
一种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涂料,具体涉及一种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车体采用的隔热方式主要是车窗贴膜(ATO或ITO膜)缓解车厢内温度的快速升高,而车身只是简单地采用常规涂料进行车身保护与装饰,还没有引入隔热的理念。
ATO、ITO等半导体非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光性以及对红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已经在透明膜材料(汽车玻璃隔热膜)、建筑玻璃隔热材料等领域获得应用,相关技术在文献中屡见报道。
中国专利文献 CN 110713782 A报道了一种利用铯钨青铜制备的透明隔热膜,该隔热膜对红外有极好的屏蔽性,但铯钨青铜的耐候性较差,不能作为车辆涂料的基础原料,同时专利中给出的聚合物水性聚氨酯成膜也不能作为车辆表面涂装材料使用,不具备极好的装饰性与耐候性(单组分自干性体系),只能用于透明玻璃的涂饰。
中国专利文献 CN 109161321 A公开了一种电瓶车蓬用透明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方法,向水性聚氨酯树脂中加入去离子水,高速搅拌均匀得成膜剂,将其与纳米氧化锡锑水性浆料、纳米氧化铟锡水性浆料及纳米六硼化镧隔热浆料、包覆改性的中空玻璃微珠混合,高速搅拌后,添加助剂,快速搅拌后再超声分散,静置消泡后过滤,得到透明隔热降温涂料,考虑到耐候性与装饰性,该涂料也不适合汽车涂装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 CN107325716A公开了一种溶剂型氧化锡锑透明隔热涂料组合物及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由40~60重量份的纳米氧化锡锑浆料和40~60重量份的溶剂型杂化有机硅树脂组成;每100重量份的所述纳米氧化锡锑浆料包括5~30 重量份的纳米氧化锡锑粉体、1~6重量份的分散剂,余量为醇溶剂;所述溶剂型杂化有机硅树脂为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酚醛改性有机硅树脂中至少一种。该涂料用于汽车及建筑的窗户,玻璃幕墙,反射镜等。
中国专利文献 CN 109535966A具有高耐候性的纳米氧化锡锑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将高分子醇酯助剂作为改性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化修饰,继而将纳米氧化锡锑浓缩液分散至改性后的聚氨酯中,通过脱水反应和黏度调整制备出一种耐候性良好的纳米氧化锡锑涂层复合材料。该涂料同样应用于玻璃隔热涂层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耐候、装饰、隔热功能于一体的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溶剂型车辆隔热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纳米分散液3~4份,色浆35~40份,成膜树脂50~60份,防流挂助剂0.3~1份,溶剂5~7份,流平剂0.5~1.5份,分散剂0~0.5份。
所述纳米分散液为将氨基硅氧烷处理的纳米ATO和/或ITO粉体分散在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中得到的分散液,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的羟基含量为1.0%~3.0%。
色浆包括分散树脂、着色颜料、润湿分散剂和溶剂,分散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羟基含量为1.0%~3.0%。
成膜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或者羟基聚酯树脂,羟基含量为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