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线性光器件的5粒子量子线性纠缠态的纠缠浓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3734.2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婷婷;张可佳;贾恒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70 | 分类号: | H04B10/70;H04L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芬芬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器件 粒子 量子 纠缠 浓缩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线性光器件的5粒子量子线性纠缠态的纠缠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S1、纠缠态分发:5个参与方中一个参与方制备1个5粒子量子线性纠缠态,并将其中4个粒子通过量子信道发送给其余4个参与方,每个参与方拥有一个粒子;
步骤S2、纠缠态浓缩:根据量子信道特征,5个参与方中4个参与方对自己手中的粒子利用线性光器件执行局域操作;操作完成后,5个参与方共享原始5粒子量子线性纠缠态;
所述线性光器件包括:半波片HWP190、半波片HWP290、半波片HWP390、波片R2、波片R3、波片R4、偏振分束器PBS1、偏振分束器PBS2、偏振分束器PBS3、偏振分束器PBS4、偏振分束器PBS5、偏振分束器PBS6、偏振分束器PBS7、偏振分束器PBS8;
半波片HWP290、偏振分束器PBS1、波片R2、偏振分束器PBS2、偏振分束器PBS3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光轴,且偏振分束器PBS1的透射端朝向波片R2、反射端连接偏振分束器PBS3,偏振分束器PBS2的反射端连接探测器D1;
半波片HWP390、偏振分束器PBS4、偏振分束器PBS6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光轴,且偏振分束器PBS4的透射端朝向偏振分束器PBS6的输入端,偏振分束器PBS4、波片R3、偏振分束器PBS5依次设置在同一竖直光轴,偏振分束器PBS4的反射端朝向波片R3,偏振分束器PBS6的透射端和偏振分束器PBS5的反射端垂直设置;
偏振分束器PBS7、偏振分束器PBS9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光轴,且偏振分束器PBS7的透射端朝向偏振分束器PBS9的输入端,偏振分束器PBS7、波片R4、偏振分束器PBS8依次设置在同一竖直光轴,偏振分束器PBS8的反射端和偏振分束器PBS9的透射端竖直设置;
所述5个参与方分别为Alice、Bob、Charlie、Daniel和Ellen;
所述步骤S2具体如下:
S211、参与方Alice将自己手中的粒子通过半波片HWP190,则量子多体系统变为:
|Ψ112345=λ0|VHVHV12345+λ1|VHHVH12345+λ2|HVHHV12345+λ3|HVVVH12345;
其中,下标12345分别表示5个粒子序号,|H、|V分别为水平偏振、竖直偏振;|λ0|≤|λj|,且|λ0λ3|≤|λ1λ2|;
S212、参与方Bob将自己手中的粒子依次通过半波片HWP290、偏振分束器偏振分束器PBS1,偏振分束器PBS1输出的水平偏振经过波片R2旋转角度θ2,水平偏振再通过偏振分束器PBS2后和偏振分束器PBS1输出的竖直偏振均通过偏振分束器PBS3,其中此时未归一化量子多体系统变为:
S213、参与方Charlie将自己手中的粒子依次通过半波片HWP390、偏振分束器PBS4,偏振分束器PBS4输出的竖直偏振经过波片R3旋转角度θ3后再通过偏振分束器PBS5,最后偏振分束器PBS4输出的竖直偏振和偏振分束器PBS4输出的水平偏振在偏振分束器PBS6汇合,其中此时未归一化量子多体系统变为:
S214、参与方Daniel将自己手中的粒子通过偏振分束器PBS7,偏振分束器PBS7输出的竖直偏振经过波片R4旋转角度θ4后,再通过偏振分束器PBS8,最终PBS7输出的竖直偏振和偏振分束器PBS7输出的水平偏振在偏振分束器PBS9汇合,其中此时未归一化量子多体系统变为:
|Ψ412345=λ0|VVHHV12345-λ0|VVVVH12345-λ0|HHVHV12345+λ0|HHHVH12345
S215、将量子多体系统|Ψ412345归一化后,5个参与方以4|λ0|2的概率恢复出|ψ123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7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