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3687.1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啸峰;杨钊;石章入;秦星;陈培帅;罗会武;方培源;张瑞元;杨本亮;邓志强;姚翔川;喻成成;黄威;李雪松;杨睿;任梦;曾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8 | 分类号: | E02D27/18;E02D23/00;E02D23/08;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沉井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施工方法,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的多块分块板A组件(13)组成分块板A(1),多块分块板B组件(14)组成分块板B(2),分块板A(1)和分块板B(2)的间隙设置板间浇筑混凝土层(3),分块板A组件(13)包括吊耳(7)、环向主筋(8)、纵向主筋(9)、双向板(11),本发明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便于加工与安装,显著缩短现场建造工期,具有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止水性能好的特点,节省模板材料,大大提高沉井施工预制装配化水平,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作为基础形式,由于其整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广泛用作桥梁基础、锚碇及给水排水工程中。传统沉井采用现浇工艺,从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支架、浇筑混凝土到养护、拆模,施工工序较多,工期较长,成为制约设备周转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采用分块预制拼装式沉井,拼缝防水性和结构整体稳定性较现浇结构差;拼缝位置为受力薄弱点,对其加强又易造成材料的浪费。目前我国在预制拼装式沉井方面研究和工程案例较少,亟需对装配式沉井进行研发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显著缩短现场建造工期,具有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止水性能好的特点,节省模板材料,大大提高沉井施工预制装配化水平,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包括多块分块板A组件、多块分块板B组件,多块分块板A组件组成分块板A,多块分块板B组件组成分块板B,分块板A位于分块板B内,分块板A和分块板B的间隙设置板间浇筑混凝土层,分块板A组件包括吊耳、环向主筋、纵向主筋、双向板。
所述的分块板A的分块板A组件的环向主筋从上到下按间隙设置多道,纵向主筋从左到右按间隙设置多道,环向主筋、纵向主筋、径向连接筋连接形成分块板A组件钢筋骨架,双向板位于分块板A组件钢筋骨架外侧位置。
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的分块板B组件包括双向板、包边型钢、吊耳,分块板B组件为弧形结构或平面结构;分块板A组件为弧形结构或平面结构。
所述的分块板A和分块板B组成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的沉井,多个沉井按照上下布置形成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
所述的分块板A和分块板B之间的板间浇筑混凝土层上部的高度低于分块板A和分块板B,形成凹槽部,分块板A和分块板B之间的板间浇筑混凝土层下部的高度低于分块板A和分块板B,形成凸出部。
所述的分块板A组件还包括多个套筒,每个套筒一端连接位于上层的沉井的分块板A组件的纵向主筋下端,每个套筒另一端连接位于下层的沉井的分块板A组件的纵向主筋上端。
所述的分块板A组件还包括多个套筒,每个套筒一端连接分块板A组件的环向主筋一端,每个套筒另一端连接位于一侧的分块板A组件的环向主筋一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便于加工与安装,显著缩短现场建造工期,具有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止水性能好的特点,节省模板材料,大大提高沉井施工预制装配化水平,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施工方法,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为:
S1.放样定位后,由起重设备在外侧将预制的分块板A组件依次吊装就位,与位于下方沉井的分块板A组件错缝拼接;
S2.将分块板A组件的纵向主筋通过套筒与位于下方沉井的分块板A组件的纵向主筋连接;
S3.安装位于分块板A组件外侧的分块板B组件,将分块板B组件14与下方的分块板B组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