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3437.8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和;张文彪;李洪玺;江林蔚;瞿子易;蔡坤赤;代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指数 产能 方程 确定 气井 图版 方法 | ||
1.一种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根据指数式产能方程推导出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绘制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图版;接着无因次化气田数口气井的稳定点测试数据,将其投射在产能方程图版上,得到气田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最后将其转换成气田指数式产能方程,将评价气井目前稳定点测试数据及地层静压代入其中,确定出气井目前无阻流量与配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指数式产能方程除以敞放条件下的指数式产能方程,得到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
步骤2:根据指数式产能方程指数的取值范围,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每条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曲线,得到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图版;
步骤3:根据产量无因次及压力无因次定义,对气田数口气井的稳定点测试数据进行无因次化,得到数对无因次数据点;
步骤4:将数对无因次数据点投射在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图版中,落点较多的那条无因次产能曲线便是所求的气田目前产能曲线,得到某一具体指数值,以此确定出气田目前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
步骤5:根据产量无因次及压力无因次定义,对气田目前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进行转换,得到气田目前指数式产能方程,将需要评价气井目前的稳定点测试数据及地层静压代入此方程中,计算出气井目前无阻流量;
步骤6:将气井目前无阻流量代入气田目前指数式产能方程中,给定气井合理生产压差,计算出气井目前合理配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指数式产能方程为
敞放条件下的指数式产能方程为
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
qD=pDN (3)
式中:qg—气井产气量,104m3/d;
pR—气井目前地层静压,MPa;
pwf—气井井底流动压力,MPa;
psc—大气压,0.101MPa;
C—指数式产能方程系数;
N—指数式产能方程指数,0.5≤N≤1;
QAOF—气井目前无阻流量,104m3/d;
qD—无因次产量;
pD—无因次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指数式产能方程指数N的取值范围,以取值范围最小值为初始值,最大值为截止值,取一设定步长,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多条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曲线,得到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图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指数式产能方程指数N的取值范围为0.5≤N≤1,以0.5为初始值,1.0为截止值,取0.05为步长,绘制出N=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0的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产量无因次定义为:
压力无因次定义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气田目前无因次指数式产能方程为
qD=pDn (6)
式中:n—气田某一具体指数值,0.5≤n≤1。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气井产能的图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气田目前指数式产能方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4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桶
- 下一篇:气溶胶产生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