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及其旁路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63243.8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孟;赵亚仙;王戟;林晨;杨仲伟;张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1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00 mw 临界 机组 旁路 系统 及其 温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旁路系统,尤其是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及其旁路温度控制方法,属于超临界机组高压旁路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减温水L2管道、过热蒸汽L1管道、L4管道和L3管道,所述的减温水L2管道与L3管道间、过热蒸汽L1管道与L3管道间通过减温减压器相连通,所述的过热蒸汽L1管道与减温减压器间设有汽轮机,所述的L3管道的尾端连接有锅炉再热器。高压旁路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能自动适应任意负荷下的甩负荷工况,避免温度急剧变化造成的机组参数急剧变化,满足甩负荷及FCB工况要求,并且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旁路系统,尤其是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及其旁路温度控制方法,属于超临界机组高压旁路温度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超临界机组甩负荷时候,汽轮机调门关闭,大量蒸汽通过高压旁路回到再热器,为了维持蒸汽参数与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相匹配,避免因温度突变危及机组运行安全。甩负荷后高压旁路减温水通流量是调节蒸汽温度的关键,减温水流量通过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进行调节。减温水流量与调节阀开度呈大致线性关系。减温水调节阀开度的调节,直接决定着蒸汽温度调节的效果。若调节效果不好,温度过低或过高则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减温水调节阀在甩负荷瞬间阶跃开启多大开度,才能匹配当时工况,达到最佳减温效果,阶跃开启后,需要设定温度控制目标值,并通过高旁减温水调节阀开度调节来控制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蒸汽温度大幅度波动。高旁温度调节阀阶跃开启及后续整个调节的过程会影响机组安全、经济技术指标以及机组恢复运行的时间,因此,在于甩负荷工况下,高压旁路蒸汽温度的控制方式与方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过程中高压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通过对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过程中高压旁路减温水响应全程进行监控,并根据对甩负荷前后机组调节级压力、减温减压器前蒸汽焓值、减温减压器后蒸汽焓值、减温水焓值等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控,根据测得的参数计算出甩负荷工况下,减温水的流量需求,高压旁路减温水阶跃开启的开度以及温度控制的目标值。对甩负荷后,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的控制及调整过程作出相应的响应,使甩负荷后蒸汽温度可控,维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的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及其旁路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包括减温水L2管道、过热蒸汽L1管道、L4管道和L3管道,所述的减温水L2管道与L3管道间、过热蒸汽L1管道与L3管道间通过减温减压器相连通,所述的过热蒸汽L1管道与减温减压器间设有汽轮机,所述的L3管道的尾端连接有锅炉再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热蒸汽L1管道与汽轮间通过L4管道相连通,所述的L4管道中设有二个相串联分布的V4.1阀门和V4.2阀门;所述的过热蒸汽L1管道与减温减压器间设有V1高压旁路阀;所述的减温水L2管道中设有二个相串联分布的V2.1高压减温水隔离阀和V2.2高压减温水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V1高压旁路阀设在L4管道与减温减压器间;所述的V1高压旁路阀、V2.1高压减温水隔离阀、V2.2高压减温水调节阀和减温减压器控制端分别通过控制器控制。
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的旁路温度控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控制方法包括甩负荷工况高旁减温水的流量需求量的准确计算,高旁减温水的需求流量是:
通过减温减压器进出口蒸汽焓值与热值计算,进出口能量守恒关系,对高压减温水开启的开度进行计算,与机组工况相匹配,实现甩负荷期间蒸汽温度的精确控制,维持机组工质平衡,保持机组运行的稳定;
蒸汽质量平衡关系如公式(1)所述:
M3=M1+M2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