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水泥熟料生产碳排放的燃烧器及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63181.0 申请日: 2021-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3636769B 公开(公告)日: 2023-03-31
发明(设计)人: 韦家崭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4B7/44 分类号: C04B7/44;C04B7/46;H05B1/02;H05B3/00;H05B3/02;H05B3/14
代理公司: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代理人: 万学堂
地址: 541004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减少 水泥 熟料 生产 排放 燃烧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水泥熟料生产碳排放的方法及其设备。一种减少水泥熟料生产碳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电加热提供热量完成水泥熟料生产所需的热量;2)用本发明的设备代替现有水泥熟料烧成用的燃烧器,即用电加热产生热量代替煤粉或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来生产熟料;3)智能控制,温度在0℃~1500℃范围连续可调。该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吊架,所述吊架上设有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下设有发热器,所述发热器有三个风道、五个进风口、五类出风口、两层硅钼棒;所述发热器配备智能电控系统,温度及风速、风量连续可控可调;所述发热器最外层设有高导热性防尘材料。该方法及设备适用于水泥生产及用煤粉或天然气燃烧提供热量的企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水泥熟料生产碳排放的燃烧器及其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泥行业的CO2排放主要来源于石灰石煅烧分解以及煤粉燃烧排出的CO2,据资料统计,水泥生产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8%,其中中国水泥生产占世界的57%,中国水泥生产排放CO2占全球CO2排放量的4.56%。根据行业统计,生产1吨水泥约排放940kg CO2,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3.77亿吨,排放二氧化碳22.34亿吨。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在水泥窑中煅烧而成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它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及适量石膏组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它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组成。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它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的粉煤灰及适量石膏组成。熟料煅烧顾名思义是将生的烧成熟的。煅烧因窑型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国内窑型有湿法窑;干法窑,干法中有中空窑、SP(不带分解炉)、新型干法窑;半干法中有立窑、立波尔窑。现介绍几个重要温度:1.CaCO3—CaO+CO2分解温度为890℃,MgCO3—MgO+CO2分解温度为590℃,因此分解炉的温度控制为900℃左右;2.C3S在出现液相以后才能形成,液相温度为1250℃,故熟料烧成温度为1300℃~1450℃(物料温度)。3.C3S——C2S——C3A——C4AF最低共熔温度1338℃,故低于此温度矿物形成就有困难。(详见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硅酸盐水泥熟料)。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2519246,公布日期2012.06.27)公开了一种气氛可控的高速回转窑,该回转炉采用两根以上的硅钼棒加热,硅钼棒横向均布预回转炉体外侧,硅钼棒与箱体之间填充保温材料隔绝,构成加热系统(说明书第0026段)。以煅烧石灰石颗粒为例:……然后将温度升高到900℃左右进行煅烧,保温半小时确保煅烧完成。(说明书第0030段)。升温分解,920℃之前为烘干、预热阶段,时间为15-20MIN;煅烧温度范围控制在920℃——970℃。该专利申请的煅烧温度最高温度为970℃,达不到水泥熟料烧成所需要的温度1300℃~1450℃。该专利申请的不能超过煅烧温度970℃主要问题是其结构缺陷导致的,具体地说,该申请中的“硅钼棒横向均布预回转炉体外侧,硅钼棒与箱体之间填充保温材料隔绝,构成加热系统。”硅钼棒产生的热需要通过热传导对回转窑加热,再通过回转窑对物料加热,这种结构一方面热传导率低,另一方面,如果提高硅钼棒的热量,回转窑及其隔热的保温材料难以承受更高的温度。所有该专利申请的回转炉不适应水泥熟料生产。

针对国内外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煤粉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烧成生产熟料、排出大量CO2现状,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现状,发明了一种减少水泥熟料生产碳排放的方法及其设备替代现有的使用煤粉或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烧成熟料的方法及其燃烧器,减少CO2排放,提高社会效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