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2732.1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刘松林;马学斌;蒋科成;余毅;倪明玖;陈龙;张年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B1/11 | 分类号: | G21B1/11;G21B1/13;G21B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液态 锂铅双冷 包层 | ||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采用扇段式包层方案,分为外包层扇段(1)和内包层扇段(2),每个扇段包含多个增殖单元(6),其中增殖单元(6)由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锂铅流道插件(12)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出口联箱(9-1/9-2)构成,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联箱(9-2)焊接,将包层分割成极向贯通的子腔室,形成锂铅流道(13);所述的锂铅流道插件(12)布置于锂铅流道(13)内,U型第一壁(7)外表面附有钨铠甲(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
包层扇段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盖板(3),并且在底部连接外/内包层扇段锂铅进口管(4-1/4-2),在顶部连接外/内包层扇段锂铅出口管(5-1/5-2),液态锂铅从底部外/内包层扇段锂铅进口管(4-1/4-2)分流进入并联的锂铅流道(13),最后汇集从外/内包层扇段锂铅出口管(5-1/5-2)流出,带走包层增殖区的核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内部均布置有多个并联的冷却剂流道,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出口联箱(9-1/9-2)相通,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剂从进口联箱(9-1)分流进入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内部的冷却剂流道,再流回出口联箱(9-2),排出热量;加强板(11)内的冷却流道沿极向分区分组布置,每个极向分区分别由一组冷却流道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出口联箱(9-1/9-2)采用低活化铁素体钢加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每个增殖单元(6)具有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几何结构,和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铅流道插件(12)采用电、热绝缘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加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液态锂铅双冷包层,其特征在于:U型第一壁(7)、冷却板(10)、加强板(11)内冷却流道截面、间距和排布方案根据包层热工水力学要求优化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7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