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7743.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赵春伦;徐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湖州三行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1/20 | 分类号: | B65G21/20;B07C5/02;B07C5/36;B07C5/38;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孙远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包括整理传送带、第一支柱,所述整理传送带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整理传送带上部放置有无序的轴承套圈,所述整理传送带上部两侧安装有整理座。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前端设置的整理座,便捷的将轴承套圈进行自动化整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推座将检测装置区分的合格与不合格轴承套圈下料到对应的箱子中,达到自动化区分的效果;在夹取和下料模块的结构中设置弧形缓冲垫以及缓冲弹簧,起到缓冲防撞的作用,达到防止轴承套圈在传输下料过程中被撞损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轴承工业从弱小起步,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轴承的安装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轴承圈表面存在缺陷,如磨损、裂纹、碰伤、麻点、划伤、变形等,将会导致机器产生振动和噪声,加快轴承的氧化与磨损,甚至引起机器的损坏。
申请号为CN202010874945.1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所述轴承检测下料装置具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所述轴承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检测通道、推料机构和挡料机构,检测通道沿X轴延伸设置,所述检测通道具有沿X轴向呈间隔设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推料机构包括推料块、推料驱动组件,所述推料驱动组件具有与所述推料块传动连接、并使得所述推料块从所述进口端沿检测通道移动至所述出口端的推料驱动端;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杆、挡料驱动组件,所述挡料杆设置于所述出口端,所述挡料杆设置有挡料端和旋转端,所述旋转端具有沿Y轴延伸设置的旋转轴线,所述挡料杆自身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所述旋转端设置于进口端的底侧,所述挡料驱动组件具有与所述挡料杆传动连接、并使得所述挡料杆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驱动端。
该检测下料装置,在对轴承进行检测时,检测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结构驱动其中至少一个检测旋转轴转动,同时根据不同外径的轴承,可控制检测驱动电机的转动圈数,使得检测器可完全对轴承的外表面进行检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至少一个所述检测旋转轴同轴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检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合传动,可提高检测旋转轴旋转的精度。
这种技术方案虽然实现对不同外径的轴承的定位检测和导向下料,降低制造成本,小型化,满足不同的收料需求,但是在传输检测过程中容易对轴承造成二次碰撞伤害而影响使用;而且无法实现自动化区分下料,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
由鉴于此,发明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整理传送带、第一支柱,所述整理传送带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整理传送带上部放置有无序的轴承套圈,所述整理传送带上部两侧安装有整理座,通过整理传送带将无序的轴承套圈整理按序传输到夹取电机座前。
优选的,所述整理座上部通过伸缩杆一连接,所述伸缩杆一套接在螺纹控制转轴中,所述整理座后部通过伸缩杆二与固定座连接,螺纹控制转轴旋转控制整理座之间的间距,控制轴承套圈按序传输。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支架上部,所述支架后部安装有调节滑轨,所述调节滑轨内部嵌套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上部连接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上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整理板,所述调节整理板通过整理转轴与整理座联动,整理座、调节整理板的联动设置控制无序轴承套圈从调节整理板端传输进入整理座中。
优选的,所述整理传送带前部设置有夹取滑轨,所述夹取滑轨上部嵌套连接有夹取电机座,夹取电机座沿着夹取滑轨左右滑动传送轴承套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湖州三行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湖州三行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7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