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6924.1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8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驱;袁泉;张耘琳;史海欧;农兴中;陈仰辉;闫文旺;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敖欢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bim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以大幅提高轨道交通供电系统BIM设计效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利用布点设计指标建立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②设计人员提取资料,建立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平面图;③在revit中建立设备模型库;④在revit软件中构建变电所BIM模型;⑤结合步骤①中变电所平面布点图与步骤④各变电站BIM模型在线路专业提供的模型基础上,在revit软件中完成全线供电系统模型的设计;⑥将所述供电系统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交互,由设计人员校核后,在设计系统中修改图纸,再重复步骤③~⑤,从而实现最终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技术,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前期策划、正常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传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它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流通、集成,将设计、施工、运行,各种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维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都可以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BIM暂未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目前供电系统设计所建立模型往往过于庞大,占用资源大,且必须在线路等站前专业完成建模后才可以开始供电系统的设计,不可避免会造成设计等待,大大影响设计效率。另一方面,设计优化时,需频繁交互、并根据其他专业修改情况对模型进行逐一修改,进一步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建立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利用布点设计指标完成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
②建立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平面图,设计人员提取资料,完成设计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平面图设计;
③在revit软件中建立设备模型库,用以储存供电系统所需的设备模型;
④建立变电所BIM模型,将步骤③的设备模型与步骤②的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图结合,在revit软件中构建变电所BIM模型;
⑤设计全线供电系统BIM模型,结合步骤①中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与步骤④各变电所BIM模型在线路专业提供的模型基础上,在revit软件中完成全线供电系统模型的设计;
⑥将所述供电系统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交互,由设计人员校核后,在设计系统中修改图纸,再重复步骤③~⑤,从而实现最终设计。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①设计指标包括实地施工情况、线路专业要求、周围地质条件,设计指标从其他专业提取资料。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①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用于表达变电所位置、全线变电所数量、变电所名称、变电所间距。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②提取资料内容包括线路布置、建筑结构、电扶梯布置情况。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②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平面图用于表述变电所设备类型、设备布置位置、设备数量。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④变电所BIM模型建立在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的模型之上。
作为优选方式,步骤⑤全线供电系统BIM模型,由设计人员结合线路专业提供的区间线路模型,在revit软件中完成全线供电系统模型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6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