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5054.6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惠川;李燕;钟泽鑫;闫祯;曾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徐小淇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内芯侧针弯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结构,包括箱体和传感器芯,箱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座,轴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柱,支柱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支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轴承,限位轴承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壳,支柱的顶部铰接有支杆。通过设置的L柱和弯折辊,限位弹簧的弹力为弱弹力,不影响传送带的带动其移动,并且L型的设计使其作业流程不受影响,并且弯折辊和弯折块均为软质具有一定形变力的设计使其可以在弯折侧针的力时不损伤传感器芯,进一步增加了传感器芯弯折侧针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内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结构。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如中国专利CN204171231U所公开的一种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台、用于安置传感器内芯的定位头、折弯气缸、折弯片、滑台、气缸,所述定位头连接于基台上,滑台与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气缸的缸体端与基台连接,滑台上设有容纳折弯气缸的容纳腔,滑台上端两侧向定位头方向分别延伸出侧臂,折弯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侧臂连接,所述折弯气缸的缸体端与容纳腔的侧壁或者底壁铰接,其活塞杆端与侧臂径向一侧铰接,其利用弯折气缸达到了: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将传感器内芯定位安置于定位头上,然后对伸出传感器内芯一侧外两根插针进行折弯;适用于批量化加工,且折弯精度高,有效降低产品报废率;其主要部件在于折弯片,该结构部件的构成,针对弯针的折弯精度有较大的提升,具体在于由于片体两端与两侧的侧端偏心连接,折弯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片体偏心连接:
1、由于其的定位头,导致了在弯折时需要人工进行对比放置传感器内芯进行弯折,造成一定的作业效率降低。
2、由于其的弯折气缸,导致了结构在进行弯折作业时,弯折效率较低人工参与度较高,不利于长时精准的作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结构,具备自动化作业以及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传感器内芯侧针弯针结构,包括箱体和传感器芯,所述箱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座,所述轴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支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轴承,所述限位轴承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壳,所述支柱的顶部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另一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柱,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柱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气动吸盘,所述支杆的底部铰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支撑辊,所述箱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电机,所述传动辊和支撑辊的外侧套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软环,所述箱体顶部远离保护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动伸缩柱,所述气动伸缩柱的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所述气动伸缩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凹字板,所述凹字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弯折辊,所述安装壳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柱,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柱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环板,所述安装壳内腔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两个红外传感器,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活动安装有主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活动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支杆的一端铰接在支柱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南师范大学,未经闽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5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