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存泄漏告警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4775.5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2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术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G06F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54 | 代理人: | 黄剑飞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存 泄漏 告警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内存泄漏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定时获取内存的占用信息;定时判断当前内存占用信息和前次内存占用信息之间的数据量,根据所述数据量生成第一标记值序列;定时判断第一标记值序列中的标记值和第一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第一策略时,生成第二标记值序列;定时判断第二标记值序列中的标记值和第二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第二策略时,确定所述内存泄漏;基于所述第二标记值序列确定存在内存泄露的节点并生成告警信息。本公开能够自动对内存泄漏进行诊断,并及时生成告警信息,能够快速发现内存泄漏情况,减少因内存泄漏而导致的死机现象,并为定位内存泄漏问题提供信息,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存泄漏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内存泄漏(Memory Leak)是指程序中已动态分配的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内存泄漏缺陷具有隐蔽性、积累性的特征,比其他内存非法访问错误更难检测。因为内存泄漏的产生原因是内存块未被释放,属于遗漏型缺陷而不是过错型缺陷。此外,内存泄漏通常不会直接产生可观察的错误症状,而是逐渐积累,降低系统整体性能,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使系统崩溃。
随着计算机应用需求的日益增加,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也相应的日趋复杂,开发人员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处理的变量也大量增加,如何有效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防止内存泄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服务器应用软件,需要长时间的运行,不断的处理由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如果没有有效的内存管理,每处理一次请求信息就有一定的内存泄漏。这样不仅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还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内存管理成为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在设计中考虑的主要方面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内存泄漏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自动对内存泄漏进行诊断,并及时生成告警信息,能够快速发现内存泄漏情况,减少因内存泄漏而导致的死机现象,并为定位内存泄漏问题提供信息,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内存泄漏告警方法,该方法包括:定时获取内存的占用信息;定时判断当前内存占用信息和前次内存占用信息之间的数据量,根据所述数据量生成第一标记值序列;定时判断第一标记值序列中的标记值和第一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第一策略时,生成第二标记值序列;定时判断第二标记值序列中的标记值和第二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第二策略时,确定所述内存泄漏;基于所述第二标记值序列确定存在内存泄露的节点并生成告警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获取内存的占用信息,包括:定时获取内存的用户态内存数值;和/或定时获取内存的内核态小块内存数值;和/或定时获取内存的内核态大块内存数值;和/或定时获取内存的整数幂内存数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获取内存的用户态内存数值,包括:基于malloc函数申请用户态内存;基于用户态内存中RSS字段获取用户态内存数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获取内存的内核态小块内存数值,包括:基于slab分配器申请内核态小块内存;基于内核态小块内存中“num_objsobj_size字段获取内核态小块内存数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获取内存的内核态大块内存数值,包括:基于vmalloc函数申请内核态大块内存;基于shell命令获取内核态大块内存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