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物检测装置及站台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4599.5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吕阳;江虹;何悦海;蒋磊磊;孙彦通;王彬;曾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车时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毛凯 |
地址: | 315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物 检测 装置 站台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装置及站台门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站台门系统的顶箱组件上,包括:呈L型的安装支架,且在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制器和扫描头,其中,连接支架和控制器位于安装支架的同一侧,通过控制器驱动扫描头扫描列车与站台门系统中站台门之间的缝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及站台门系统,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顶箱组件上,从而使得列车上的屏蔽门在开关过程中异物检测装置不发生颤动,进而提高扫描头在扫描列车与站台门之间缝隙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异物检测装置及站台门系统。
背景技术
站台门与列车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时有发生在站台门与列车门关好后,其缝隙存在异物,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安全隐患。
现有的地铁列车与站台门之间的安全检测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瞭望和激光对射。如果通过人工瞭望,检测准确率不高;特别当有曲线站时,存在瞭望盲区;如果采用轨道侧激光对射方式,在轨道侧,列车行驶引起站台板振动,容易导致激光对射偏离,不能有效检测,产生误报。另外,采用激光对射的方式时,其激光扫描装置安装在站台门系统的风道梁下,位于轨道侧且高位,不便于检修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检测列车与站台门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提高列车行驶安全性的异物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异物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站台门系统的顶箱组件上,包括:呈L型的安装支架,且在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控制器和扫描头,其中,连接支架和控制器位于安装支架的同一侧,通过控制器驱动扫描头扫描列车与站台门系统中站台门之间的缝隙。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顶箱组件包括呈H型设置的顶箱型材,且在顶箱型材的一侧安装有顶箱封板,顶箱型材的另一侧安装有顶箱后结构件,其中,连接支架的一侧与顶箱后结构件相连,连接支架的另一侧与安装支架相连,且扫描头贯穿顶箱封板。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顶箱封板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于顶箱型材上的顶箱固定封板,和与顶箱固定封板旋转配合的顶箱活动封板,其中,扫描头贯穿顶箱活动封板。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安装支架上沿扫描头安装的一侧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板,且该延伸板与安装支架上控制器安装的一侧相互平行,其中,延伸板上滑接有调整板,且扫描头通过调整板连接于安装支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调整板呈L型设置,且扫描头贯穿安装支架连接至调整板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锁定该侧调整板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其中,调整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长圆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延伸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安装支架上位于扫描头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且该密封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安装支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连接支架呈U型设置,且连接支架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顶箱后结构件和安装支架相连,并通过紧固件锁定。
在上述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中,连接支架上与安装支架相连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且该连接孔有呈U型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站台门系统,包括所述的异物检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物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支架安装于顶箱组件上,从而使得列车上的屏蔽门在开关过程中异物检测装置不发生颤动,进而提高扫描头在扫描列车与站台门之间缝隙时的可靠性。
(2)、异物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支架连接于顶箱后结构件上,且顶箱后结构件安装于顶箱型材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异物检测装置安装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扫描头在扫描列车与站台门之间缝隙时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车时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车时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