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4051.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鹿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28 | 分类号: | B26D7/28;B26D7/14;B26D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周治宇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生产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收集辊轮,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轴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连接有支杆。该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通过板体、支撑板、竖槽、螺纹杆、支杆、第一转轴和第一齿盘杆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对操作简单,且便于移动,并且可以对PE膜的张力进行收紧,避免PE膜在切割过程中松弛而弄脏,同时影响切割,通过第二齿盘杆、缓冲弹簧和刻度板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对切割PE膜的长度进行调节,且可以对PE膜进行切割时,对PE膜进行抚平,避免PE膜上产生褶皱,影响切割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E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PE保护膜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PE保护膜以特殊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基材,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在PE保护膜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切割装置。
然而现有的切割装置对PE膜切割时,虽然可以调节切割长度,但是调节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且在切割时PE膜上易产生褶皱,影响了切割PE膜的平整性,使得切割出的PE膜质量较差,虽然有一些切割装置设置有压辊,然而其不具备抚平效果,另外现有的切割装置较为笨重,切割与平整机构之间不具备联动效果,使得且切割步骤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收集辊轮,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轴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贯穿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贯穿竖槽连接有辅助辊轮,所述板体的内壁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杆,所述第一齿盘杆的端部贯穿板体固定安装有切割机构,所述第一齿盘杆的底部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的端部贯穿板体连接有拉杆,所述齿杆的下端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齿杆上连接有第二齿盘杆,所述第二齿盘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连接于板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齿盘杆的端部贯穿板体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设置有抚平辊轮,所述连杆的外壁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端部连接于第二齿盘杆,所述板体的顶部设置有刻度板,所述连杆端部上的抚平辊轮的底部和刻度板的顶部相互贴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支杆设计为“T”型结构,且支杆和竖槽为滑动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齿盘杆和第二齿盘杆关于刻度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第一齿盘杆上的齿块和第二齿盘杆上的齿块均与齿杆上的齿块构成啮合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限位弹簧和滑块,所述板体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端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端部贯穿滑槽连接于齿杆的底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滑块设计为“T”型结构,且滑块和滑槽为滑动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杆和第二齿盘杆构成“V”型结构,且连杆和第二齿盘杆构成转动连接。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一种PE膜生产用切割装置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刻度板,刻度板固定装置以及刀槽的配合,使得每次切割的长度保持一致,且可以方便调节不同的长度,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2)通过板体、支撑板、竖槽、螺纹杆、支杆、第一转轴和第一齿盘杆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对操作简单,且便于移动,并且可以对PE膜的张力进行收紧,避免PE膜在切割过程中松弛而弄脏,同时影响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鹿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鹿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