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循环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3846.X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钟传明;钟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为一种内循环养殖系统。它包括养殖池以及与养殖池连通的污物分离池;所述的污物分离池底面下凹形成倒锥形或漏斗状的下凹部且下凹部的底端设有用于污物排出的排污装置;在污物分离池内还设有回水装置。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养殖池旁设置污物分离池且污物分离池底部呈漏斗状,能够更好的使进入污物分离池的养殖水污物沉淀汇聚,方便后续集中排放,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排放用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养殖用水排放量极低的内循环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行业,如何减少养殖用水排放一直是大部分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养殖企业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钟传明教授在专利号为ZL201110140191.8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双循环零排放的健康养殖系统,通过对养殖用水的“内、外”双循环净化,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但是上述方案比较适用于拥有大型土地的养殖企业,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适用性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该专利的外循环系统需要大面积的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实现净化环境,达到养殖用水的回用,在当前养殖用水“无需费用”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型企业不采用或实施。为此本案发明人与他人共同研发了一种带有鱼厕所的健康养殖系统、专利号202020595818.3,它利用前述专利中的内循环部分进行再设计,能够在没有外循环过滤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养殖用水的排放量,其每天排放的水量约占养殖池总水量的30~50%。但是部分养殖企业依然认为排水用量较大,希望能够进一步减低排水量,有利于后端的尾水处理及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养殖系统排水量大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排水量更低的内循环养殖系统,尤其对个人较大、粪便颗粒较易下沉的,或者易产生泡沫聚集及分离的鳗鱼等养殖动物。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循环养殖系统,它包括养殖池1以及与养殖池1连通的污物分离池;
所述的污物分离池底面下凹形成倒锥形或漏斗状的下凹部且下凹部的底端设有用于污物排出的排污装置;
在污物分离池内还设有回水装置。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养殖池旁设置污物分离池且污物分离池底部呈漏斗状,能够更好的使进入污物分离池的养殖水污物沉淀汇聚,方便后续集中排放,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排放用水。
2、污物分离池的多段式设计除了安全外(养殖池或污物分离池排空造成的水压差而产生危险),主要是实现养殖污水的减速,让养殖污水中颗粒粪便不破损(破碎)、易在沉淀池沉淀,通过将沉淀池底部设置成倒锥形或漏斗状实现污物(排泄物)的大量汇集,之后方便进行集中排放。
3、增加了毛刷阻拦、拦截杆,用于引导、汇集、清除养殖池表面的漂浮物(主要指漂浮粪便、蛋白泡沫),之后将漂浮物引导至污物分离池,通过人工或漂浮物排污管定时清除。
4、增加了生化池,搭配毛刷架结构,能够实现细微颗粒、浮游藻类、菌落的聚集,能够进一步净化养殖污水,降低悬浮物(SS)、总磷、总氮、BOD、COD的含量。
5、生化池底部的倒V型设计,能够利于死亡菌藻等污物脱落后汇聚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下凹部位于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养殖池呈椭圆形,(b)为养殖池呈矩形切角;
图3为图2中污物分离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污物分离池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倒锥形或漏斗状的下凹部靠近沉淀池侧边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图;
图7为倒锥形或漏斗状的下凹部靠近沉淀池边角处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未经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3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