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注采井组试井资料确立连通关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1726.6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亮;潘广发;王洪军;崔体林;张进平;刘立志;王志愿;申海华;钟彩霞;常文莉;彭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E21B49/00;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注采井组试井 资料 确立 连通 关系 方法 | ||
一种基于注采井组试井资料确立连通关系的方法。其包括建立注采井组地层参数约束模型;绘制注水井的地层压力随距注水井距离的变化曲线图;绘制采油井的地层压力随距采油井距离的变化曲线图;判断是否满足注采井组地层参数约束模型条件;将上述两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轴下,若两条曲线相交,表明待检测注采井组中注水井和采油井连通,否则不连通或连通性差等步骤。本发明效果:能够快速判断油田开发中关注的驱替方向;可用于区块不同注采井组优势渗流通道的研究与预警分析;可用于有效消除单井点资料分析存在的多解性,提高解释参数准确度;可用于注采井措施效果分析评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强,测试周期短,成本低,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过程中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注采井组试井资料确立连通关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油田主要采用注水、“二三结合”、三次采油等开发方式实现最终采收率的不断提高,但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经常出现水窜、聚窜等现象,表现在采油井见水或聚后含量上升较快,致使注入介质无效循环,驱油效率变差,采油成本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确定采油井和注水井间的连通关系,正确判断注水井的驱替方向,控制采油井含水或聚上升,及时进行注采井组调剖、调驱、堵水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等显得尤为重要。
在判断注采井组连通关系方面,目前现场上常采用的监测技术有井间干扰试井、井间示踪、井间电位等技术。井间干扰试井就是以注水井(采油井)为激励井,采油井(注水井)为观察井,从观测井能否接收到“干扰”压力变化,定性地判断观测井与激励井是否连通,以获取井间平均地层渗流参数的方法。不足之处是受激励量及地层导压能力影响,占井周期较长,判断准确率较低;井间示踪剂技术是一种在注水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分析所取水样中示踪剂的浓度,并绘出示踪剂检测曲线等来判断水驱方向的方法,存在缺陷是实施费用过高,从而限制了现场规模应用;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是一项通过测量由注入到目的层内高电离能量的工作液所引起的地面电位梯度的变化来解释推断目的层段有关参数、判断水驱方向的技术,不足之处是实施费用过高,占井周期较长等。
另外,每年注水井压降、采油井恢复等常规测试资料的采集高达700井次,工作量大,但孤立的单井点资料分析提供的地层信息有限而且存在多解性,因此对油田开发的指导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注采井组试井资料确立连通关系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注采井组试井资料确立连通关系的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建立注水井单独工作时距注水井不同距离处的地层压力表达式、采油井单独工作时距采油井不同距离处地层压力表达式以及注采井组地层参数约束模型;
2)收集待检测注采井组中注水井的基本参数和获取实测压降曲线,对上述实测压降曲线进行压力降落压力差及压力差导数双对数拟合和压力史拟合,获得注水井地层有效渗透率K1和注水井的表皮系数S1;然后将注水井基本参数、注水井地层有效渗透率K1和注水井的表皮系数S1代入上述注水井单独工作时距注水井不同距离处的地层压力表达式中,得到注水井单独工作时距注水井不同距离处的地层压力Pw;最后绘制出注水井的地层压力随距注水井距离的变化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1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